永定区:用礼貌文化点亮乡村旅游
永定区:用礼貌文化点亮乡村旅游
在福建龙岩市永定区的高陂镇,有一个被誉为“江南水乡”的美丽村落——西陂村。这里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以其村民的热情好客而闻名。近年来,西陂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更让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个充满魅力的客家古村
西陂村位于永定区高陂镇西部,村域面积4.46万亩,常住人口7065人。这里背山面水,环境优美,永定河绕村而过,蜿蜒6公里,构成一幅清秀的水乡画卷。村内古建筑、古民居遗存众多,具有浓郁的客家建筑风格。
西陂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初年,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村内的西陂天后宫、培荆堂、明峻堂等明清建筑,见证了这个古老村落的沧桑岁月。其中,西陂天后宫的妈祖文化、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址,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西陂村还保留着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每年的立春“迎春牛”、闹元宵、妈祖圣诞祭等传统活动,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而当地的特色美食如高陂肉圆、芋子粄等,更是让人大快朵颐。
礼貌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名片
在西陂村,最让游客称赞的莫过于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无论是景区的工作人员,还是村里的普通村民,都会主动向游客问好,提供帮助。这种发自内心的友善,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位来自厦门的游客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西陂村,我迷路了。一位老大爷不仅耐心地给我指路,还邀请我去他家喝杯茶休息一下。这种淳朴的热情,让我深深感动。”
这种礼貌文化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村里的农家乐,老板会亲自下厨,为客人准备最新鲜的食材;在田间地头,农民会主动与游客分享丰收的喜悦;在民宿里,主人会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客人的需求。
礼貌文化如何带动乡村旅游
永定区文旅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西陂村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村民的礼貌文化。
首先,礼貌文化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在西陂村,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服务。这种全方位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愿意再次光顾,甚至推荐给亲朋好友。
其次,礼貌文化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里开设了多家农家乐和民宿。这些经营场所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让他们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据统计,2023年西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比2018年增长了近一倍。
最后,礼貌文化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西陂村,村民们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自觉维护村容村貌,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文物。这种环保意识,让西陂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得以持续优化,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
尽管西陂村的乡村旅游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村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他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努力将西陂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的新高地。
一方面,村里计划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通过培训,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农家乐和民宿的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西陂村将开发更多元的旅游产品。除了现有的观光、餐饮、住宿外,还将开发研学、亲子游、团建等特色项目。特别是针对城市家庭,推出“认养一块地”“体验一天农民生活”等创新活动,让游客深度参与农村生活,感受田园乐趣。
此外,西陂村还将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旅游体验。通过开发智慧导览系统,让游客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景点信息;通过建立线上预订平台,让游客可以提前规划行程,享受一站式服务。
在永定区,像西陂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它们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村民们用最真挚的微笑和最贴心的服务,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这种根植于内心的礼貌文化,正在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
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在永定区,最美的风景不是山水,而是那些热情好客的村民。他们的笑容,让这个古老的客家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