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聚焦糖尿病防治新策略,中西医结合助力糖尿病全程管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聚焦糖尿病防治新策略,中西医结合助力糖尿病全程管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16db02f6-64c7-4b34-afc8-271277c883a7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防治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络病理论指导下通络治疗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新突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最新全国流调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流行率为16.3%,其中威胁视力的DR为3.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指出,DR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退行性病变、微血管病变及新血管生成等多个方面。基于DR的发病机制,DR的治疗策略包括改善微循环、减少血管增生、抑制炎症等。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周鸿雁教授介绍,目前DR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全身的慢性病管理(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和眼部的局部治疗(包括激光光凝、抗VEGF药物和手术),应根据DR疾病阶段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进行治疗决策选择。

近年来,多部指南提出可采用中医药手段治疗DR。冉兴无教授介绍,中医理论在历史沿革中,对DR的发生发展有深入翔实的论述。DR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范畴。基于络病理论研发的通络明目胶囊,可针对其多个发病机制,有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陆灏教授介绍,以“化瘀通络、益气养阴、止血明目”治法拟定组方的通络明目,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均证实其在DR防治中具有显著疗效。

药效学研究显示,通络明目通过整体调节机体糖代谢紊乱、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微血管、抑制视网膜炎症、保护视网膜微血管、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减轻视网膜氧化损伤,从而对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多方面的干预作用。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通络明目能够显著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抑制视网膜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水平。

为了充分评估确证通络明目治疗DR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展了“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瘀络阻、气阴两虚证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416例DR患者,在规范降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服用通络明目胶囊+羟苯磺酸钙胶囊模拟剂,对照组服用羟苯磺酸钙胶囊+通络明目胶囊模拟剂,疗程为12周。

研究结果显示,服药12周后,观察组患者DR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0% vs. 44.1%,P<0.01),尤其在改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黄斑水肿有效率、降低视网膜出血、改善视力及全身症状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该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良好。

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新证据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不干预情况下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不断上升,为当前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秋教授表示,糖尿病前期的干预不仅需要关注血糖管理,还需综合考虑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前期管理的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药物干预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潜力逐渐显现。络病理论指导确立“健脾运津”治法,研发的创新中药津力达,由人参、黄精、麦冬等十余种药物组成,为2型糖尿病临床防治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津力达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胰岛素分泌;通过降低升血糖激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升血糖激素与胰岛素的平衡,改善血糖波动,促进血糖达标。

为进一步评估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异常人群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作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团队开展了“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的糖尿病预防效果——FOCUS随机临床试验”。该研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子课题。2024年6月3日,FOCUS研究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正式发表。

FOCUS研究纳入我国35家医院的889例成年受试者,其中885例被纳入全分析集,且均经过严格筛选确诊为糖耐量异常和腹型肥胖,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代谢异常。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津力达组或安慰剂组,在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津力达或安慰剂。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20年,津力达组和安慰剂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7.83%和42.66%。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受试者糖尿病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了41%(HR,0.59;95%CI,0.46~0.74;P<0.001)。在完成研究的受试者中,津力达组和安慰剂组糖耐量复常比例分别为39.18%和25.64%(P<0.001)。

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在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关键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

在血脂水平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安慰剂组,津力达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上升,这些变化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津力达组的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平均下降更多,这一结果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津力达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显著效果,《糖尿病前期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推荐津力达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贵军教授指出,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核心病理生理过程。在治疗方面,生活方式干预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困难。新型降糖药物及代谢手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但西药一般存在明显副作用或因手术而致的营养异常问题等。

秦贵军教授谈到,中医药在胰岛素抵抗的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基础研究表明,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津力达可作用于IRS1/2,同时抑制经典胰岛素信号通路Akt/mTOR过度激活,通过独特的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实现全面干预糖尿病发病因素。系列动物实验也验证了津力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在临床研究方面,FOCUS研究显示,津力达组的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平均下降更多。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牵头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津力达联合降糖药物可显著降低HOMA-IR。这表明,无论是津力达单药或者联合西药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也指出:津力达颗粒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及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糖变异性,而且能缓解口干、自汗和便秘等症状。

秦贵军教授表示,相比西药,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结合现代科技的中药制剂,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高怀林教授总结道,创新药物通络明目在视网膜病变防治方面表现出色,展现了中药复方的多靶点优势。津力达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糖尿病前期和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和应用。高怀林教授强调,应重视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其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机制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展望未来,期待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全球糖尿病防治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cmtopdr.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