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新疗法攻克帕金森!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疗法攻克帕金森!
2025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宣布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创新的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已成功治疗20例患者,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途径。
创新技术: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出现,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脑膜淋巴液回流途径的最新研究。帕金森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路易小体中最主要的蛋白,当α-Syn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时会导致异常聚集。研究证实,阻断脑膜淋巴引流会加重α-Syn堆积,并促进帕金森病的进展。因此,改善大脑淋巴系统可能是延缓帕金森病进展的重要治疗靶标。
手术过程需要在放大40倍的超显微镜下进行,医生需要精细操作,将仅有头发丝粗细的淋巴管与静脉进行精准吻合。这种超级显微外科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因为淋巴管直径仅有0.2毫米左右,缝合难度非常大。
显著疗效:患者重获新生
71岁的张爷爷是第一个因这项技术受益的人。他确诊帕金森病已有20年,逐渐丧失了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现了幻听和幻视等症状。在接受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三天,张爷爷的运动症状就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可以独自站立行走,面部表情僵硬也有所改善,甚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技术创新:显微外科的新突破
这项技术最早由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谢庆平教授团队开发,2023年被美国整形外科学会评为“超级显微外科手术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是国内第一批、河南省第一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医疗机构。
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比,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具有以下优势:
- 针对病因治疗:直接改善大脑淋巴系统的引流,减少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
- 创伤小:仅需在颈部进行几厘米的切口
- 恢复快:患者术后三天即可看到明显改善
- 可持续效果:有望延缓疾病进程,改善长期预后
未来展望:帕金森病治疗的新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上升到494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因此,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出现,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该技术已在广东东莞等地成功开展,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这一突破性进展展示了我国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帕金森病将不再是困扰患者和家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