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上海古典园林设计的典范
古猗园:上海古典园林设计的典范
古猗园,这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江南古典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上海古典园林的典范。园名取自《诗经》中的“绿竹猗猗”,历经500余年的沧桑,如今的古猗园不仅是一座赏心悦目的园林,更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
竹影婆娑:猗猗绿竹映园林
竹子,是古猗园的灵魂。园内遍植30多个品种的竹子,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竹海。竹子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赋予了园林一种清幽脱俗的气质。逸野堂前的古盘槐与竹林相映成趣,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水景如画:千米溪流绕园流
水,是古猗园的血脉。一条千米长的溪流蜿蜒贯穿全园,清澈见底的水流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戏鹅池畔的九曲石桥,栏杆和柱子设计别致,桥身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水面上。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池中游鱼嬉戏,感受园林的宁静与和谐。
建筑精巧:亭台楼阁显匠心
古猗园的建筑布局精妙绝伦,每一处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逸野堂作为园中的主厅,飞檐翘角、色彩简朴素雅,保留了典型的明代园林建筑风貌。不系舟是一座建于水上的船形石坊建筑,三面临水,设计独特。白鹤亭则以五瓣形设计,顶端亭立白鹤,展翅欲飞,形象生动。
冬日韵味:蜡梅飘香添生机
冬季的古猗园别有一番韵味。百株蜡梅次第开放,香气扑鼻,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梅花碑廊、玩石斋南侧、采香廊等区域,素心梅、磬口梅、狗牙梅等名贵品种竞相绽放。瘦影碎月轩东侧的蜡梅最先开放,花被片狭长而尖,呈现出淡淡的黄白色,宛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文化传承:非遗瑰宝展新颜
古猗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典范,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2024年举办的非遗文化月以“竹+非遗”为主题,通过竹文化艺术节、非遗互动体验、文化展览等形式,展现了竹文化的丰富内涵。园内的微音阁、缺角亭等建筑,不仅承载着革命精神,也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古猗园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上海古典园林的典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漫步其中,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亭台楼阁,更能感受到那份融于自然、超脱尘嚣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