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游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游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uehe.cn/archives/guangxi-museum-travelogue

2023年10月14日,我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交通十分便利,旁边就是地铁口,门口还有许多小贩售卖食物,方便游客在参观之余品尝当地美食。

博物馆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广西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广西最大的博物馆。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1、2号展厅)

玻璃陨石

俗称“雷公墨”,系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物质熔融后溅上空中,凝结落下的天然玻璃。在同一地层中发现石器与玻璃陨石,说明石器与玻璃陨石是同一时期被埋入地下的。经测定,玻璃陨石的年代约为距今80万年。

古人类化石与新石器时代文物

从广西古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开始,展示了大量大型生产工具和精巧的骨质用品,这些文物大多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蟠虺纹铜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鼎是炊器,也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之一。耳内外、口下及腹部各饰一周蟠螭纹,腹部间以二周绳索纹,腹下部饰一周三角纹,膝饰饕餮纹。这一器物浑厚凝重,纹饰纤细,是典型的楚式礼器。

兽面纹提梁铜卣(yǒu),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盛酒器,盖面、腹部饰兽面纹。盖缘、颈、因足均饰夔纹,盖钮饰蝉纹。提梁饰夔纹和蝉纹,两端作牛头形,盖内有铭文。

漆绘提梁铜简,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盛酒器,器盖饰勾云纹,足部饰菱形纹。器身仿自竹筒,分上下两节四段,器表涂漆,以朱、黑二色彩漆作画,每段自成一个完整画面。


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与乐器

人面纹羊角钮铜钟,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羊角钮钟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的岭南地区,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青铜打击乐器

翔鹭纹铜鼓,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石寨山型铜鼓,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七晕圈,主晕为衔鱼翔鹭纹,其余饰栉纹、勾连雷纹和锯齿纹。鼓身九晕圈,饰锯齿纹、圆圈纹、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鲹和花身水鸟。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
頭状。舞人上空有衔鱼的翔鹭。足部一侧卧刻篆文“百廿斤”。铜鼓实测重30750克。

羽纹铜凤灯,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制作工艺精湛,是广西出土西汉铜器中的精品。周围大屏幕播放着羽纹铜凤灯的工作原理,能直观的去认识。
此灯为凤鸟形,昂首回望。足、尾形成鼎立之势支撑全身,显得稳重、优美。通体錾刻羽毛,极为精致。凤嘴张开,含一只喇叭形灯罩,正对灯盘上方。颈部由套管衔接,可自由转动和拆装。腹腔内空,可以贮水。当灯盘中的灯芯点燃时,烟灰经过灯罩纳入颈管,再由颈管导入腹腔,溶入水中。这种巧妙设计能防止烛烟污染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隋唐五代两宋至元明清时期文物

錾花鎏金银摩竭。锤揲铆焊成型,錾花装饰,造型仿于船亦成摩竭鱼式形巧思。摩竭是源自印度神话中卷鼻利齿、双鳍似翼的巨教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公元4世纪末传入中国后,受到鱼化龙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纹饰。此器亦称酒船,为酒器,与窑藏同出且装饰风格一致的高足盘、高足碗等并为饮食器一组。

桂州窑瓷器:1.桂州窑莲花纹瓦当、2.桂州窑青釉高足杯、3.桂州窑陶鸡、4.桂州窑陶金翅鸟头、5.桂州窑陶武士俑头。在旁边也介绍了一些关于烧窑的过程。

唐宋以来,广西的摩崖石刻艺术逐渐兴起。古人以山为纸,镌字为文,与广西的自然山水风光相映成辉。“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形成了普陀山、龙隐洞、铁封山、南溪山、象鼻山等著名的桂林摩崖石刻群。

明代的金凤饰件,此饰件凤凰造型,凤昂首展翅,尾上翘。工艺系采用錾刻,捶揲、累丝、焊接、镶嵌等手法精制而成,尾羽处原镶嵌宝石已缺失。

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3号展厅)

“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精心挑选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代表性瓷器,这些展品不仅工艺精湛,各具特色,更在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各自时代的美学追求和文化特点。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明(1368-1644年)。坐像胎厚中空。观音面形饱满丰润,衣褶垂拂流转自然,飘逸而富有动感。

乌金釉描金龙纹油槌瓶。在清代,乌金釉瓷器作为皇家御用之物,品控极为严格。即便存在微小瑕疵,也会被立即销毁。因此,流传至今的乌金釉瓷器寥寥无几,每件都显得尤为珍贵。

紫金釉,紫金釉又称酱釉、柿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宋代酱釉最著名的当属定窑,称为紫定。



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终于在这里看到真品了,从横州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博物馆都有关于它的介绍。主题取自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中尉迟恭击败单雄信,救出秦王李世民的场景。

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螭耳尊,清嘉庆(1796-1820年)。青花釉里红绘画,口边为回纹,颈部分层饰如意璎珞纹、蕉叶纹、十字通花缀朵花纹及卷枝莲纹,颈侧粘塑螭耳。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胫部为青花双层回纹,间饰开光夔龙纹。此尊亦名鹿头尊,因器身如倒置鹿头,故名。

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4号展厅)

展示从宋代到民国时期的馆藏工艺美术文物珍品,这些工艺品包括玉器、竹木牙角器、漆器、金银器、铜铁器、织绣品等。

青玉灵芝形如意,清(1644-1911年)。

竹刻名家吴之璠,制作的佛手摆件。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民国(1912-1949年),此为九层套球,每层均可转动。最外层浮雕花鸟纹,内层为双钱纹、菊纹等。

紫檀木雕与黄杨木雕制品,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了饰品灵魂。不得感叹工匠对自然材质的打造,栩栩如生。

金锦龙纹盘,民国(1912-1949年),1954年年上海市征集。

掐丝珐琅缠枝纹绳耳熏炉,清(1644-1911年),1960年上海市征集。

铜狮钮狻猊耳开光花卉纹熏炉,清(1644-1911年),1960年北京市征集,狮钮盖,镂雕花卉纹,狻猊耳,开光花卉纹。右铜鎏金狮钮狻猊耳人物花卉纹熏炉

画珐琅人物图盘,清(1644-1911年),1960年上海市征集。

无釉窑变,坭兴陶经高温烧制后,偶有发生“窑变现象,使产品独具一格。

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7号展厅)

“阮”和“大”铭金饼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1971年合浦县望牛岭1号葛出土。金制品在视觉上确实极具震撼力,黄金作为一种稀有且耀眼的金属,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鸟兽规矩纹铜镜,东汉(25-220年),作为古代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品。

玛瑙、红玉髓串珠,东汉(25-220年)。玛瑙和红玉髓都常被制作成串珠,用于制作项链、手链等饰品,广受时尚界的欢迎。

周围还展出了众多矿物,彰显着地理的无穷魅力。

红玉髓戒指,红玉髓在多个文化中被视为具有保护和治愈的力量。

铜博山炉,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进口的树脂类香料,对熏炉造型的变化产生影响。炉身加深且封闭、炉盖加高的博山炉,更适合这类香料的熏烧。此外,博山形熏炉的炉盖往往浮雕镂刻山峦及云纹,炉身也有一些飞鸟瑞兽的图案等,使得熏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成为人们精神信仰的寄托之物。

羽人座铜灯,东汉(25-220年),2001年合浦县九只岭6a号墓出土。羽人铜灯采用分体铸造的方式制作而成,同时羽人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羽化升仙的思想。

胡人俑座陶灯,东汉(25-220年),1955年贵县(今贵港市)中学高中14号墓出土。以奇特的造型,作为本次的热门展品,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陶俑的刻画细腻,尤其是灯座上的人物造型传神丰满,展现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人物的表情、姿态以及服饰的细节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其瞪大的眼镜和微伸的舌头,呈现出一副吃惊的表情。

南方梦想—桂林山水油画作品展




结尾

结束了参展,回到正门前的风雨桥稍作休息,发现还有许多学生卡着时间来到门口,但已到达了闭馆时间。希望下次他们早点来领略广西最大的博物馆,体验历史的韵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