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里长亭:古人的浪漫告别仪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里长亭:古人的浪漫告别仪式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53083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7A00S2800
3.
https://www.sohu.com/a/816995362_121124719
4.
https://www.gushici.net/mingju/124/124954/853825.html
5.
https://www.amtb.tw/blog/archives/29191
6.
https://m.krzzjn.com/show-2923-138816.html
7.
https://m.qidian.com/ask/qqbqbyciqamtu
8.
https://www.gushici.net/mingju/20/44071/258446.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5/15/32873476_1121427675.shtml

“十里长亭无重数,古今相续长如故。”在古代中国的道路上,每隔十里便设有一座长亭,五里则设短亭,供行人休息或亲友送别。这种设置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离别与思念的经典象征。

长亭,作为古时道路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旅人歇脚的场所,更是亲友话别的象征性地点。在《西厢记》中,十里长亭就被用来描绘张生与崔莺莺的依依惜别,成为文学作品中离愁别绪的重要意象。

在古代诗词中,十里长亭频频出现,成为文人墨客抒发离愁别绪的载体。李白的《菩萨蛮》中写道:“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这句诗道出了游子归乡途中,长亭短亭相续不断,离家越来越近的复杂心情。而柳永的《雨霖铃》更是将长亭送别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这首词中,长亭不仅是送别的地点,更是离别时的见证者,承载着离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

除了诗词,长亭还出现在许多历史典故中。相传,刘邦与项羽争霸时,刘贾曾穿越十里长亭前往太原谈判。尽管最终未能达成协议且被扣押,但这一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十里长亭”作为重要地标和情感符号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十里长亭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但其文化内涵却得以传承。在现代,我们虽然不再建造长亭,但“十里长亭”的意象依然存在于文学作品和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离别符号。它不仅见证了古人的智慧与人文关怀,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离别与思念的经典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