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胤然教你写对联:七步成诗
黄胤然教你写对联:七步成诗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著名诗人黄胤然曾说过,对联是打开诗词大门的钥匙。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他在对联创作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今天,让我们跟随黄胤然的步伐,一起学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对联。
对联创作的基本要素
对联创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严谨的规则和深邃的艺术魅力。黄胤然指出,一副好的对联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字数相等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规则。无论是一字联、二字联还是长联,都必须保持上下联字数的一致性。
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内容需要相互呼应,可以是正对(内容相似)、反对(内容相反)或串对(内容递进),但绝不能毫不相干。
词性相当
上下联的对应位置,词性必须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这是保证对联工整的基础。
结构相称
上下联的句式结构要一致,不能一个偏正结构,另一个主谓结构。结构的对称性是衡量对联质量的重要标准。
节奏相应
对联的节奏感很重要,上下联的停顿位置要一致,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平仄相谐
平仄是汉语的音调特点,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平仄相反,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这是对联创作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自对:让对联更工整的技巧
在掌握了基本要素后,黄胤然特别强调了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自对。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关系,是对联创作中一种比较重要的对仗手法和修辞手法。
自对之重要性,在于它在对仗中起到一种灵活变通的作用。运用自对手法,可以在比较难以保证上下联之间对仗工整的情况下,灵活地以句中自对来加以弥补。当然,也可以在上下联之间对仗工整的同时,又在当句自身之中增加自对这种对仗形式,使对联的对仗在整体上显得更加工稳,更增对称美。因此,句中自对的手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其中,还包括一种比较特殊的破律式)。句中自对,与上下联相对,当然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同时存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如鄂比赠曹雪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其中,不仅上下联之间即“远富近贫”与“疏亲慢友”之间对仗工整,而且上联自身即“远富”与“近贫”之间,和下联自身即“疏亲”与“慢友”之间,对仗也很工整。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在整体上显得更加工稳。
当然,在运用句中自对时,对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来说,要求就比较宽松。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宽松相对式自对。如作者撰佛教联: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当句之中,即“闲云”与“野鹤”之间、 “万水”与“千山”之间,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即“闲云野鹤”与“万水千山”之间,对仗就比较宽一些。 再者,还有的对联,只用自对,上下联之间,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这种自对,可称之为不相对式自对。
要指出的是,这种自对句式,在对联(尤其是多分句联或长联)中,是普遍存在的。如宝庆双清亭联:
把酒涤凡襟,任天涯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
凭栏豁望眼,看细雨帆樯,夕阳楼阁,胜概多于六岭春
此联中,当句之中, “天涯草绿”与“世界尘红”自对很工,“细雨帆樯”与“夕阳楼阁” ,自对也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即“天涯草绿,世界尘红”与“细雨帆樯,夕阳楼阁”之间,就基本不成对仗了。又如陶文毅题汉口长沙会馆联: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此联中,上联“岸花送客,樯燕留人”自身之中和下联“夜醉长沙,晓浮湘水”自身之中,都存在自对,且自对比较工整,但上下联之间即“岸花送客,樯燕留人”与“夜醉长沙,晓浮湘水”之间的对仗(包括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两大对仗要求) ,可以说完全不相对。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不相对式自对,表面看起来还有破律之嫌,但实质上是对格律的一种变通,因此,也是允许的。这种类型的自对,可称之为破律式自对。这种破律式自对, 以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特殊的规则重字为比较多见,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特殊重字自对。为此,拟多举几
例。如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大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此联表面上看,上联“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下联却对之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似乎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以自对视之,它却又非常工整,所以,其实质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 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规则重字。又如陈宝余德庆题武昌黄鹤楼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此联中,上联“虫出水中,不出火中” ,下联“果非树内,亦非树外” , 表面上看也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它也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
上述三种自对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 因为人们对于对仗的工宽程度的把握本身并无一个量化的严格的标准, 尤其是在兼用相对式自对和宽松相对式自对之间、 宽松相对式自对和基本不相对式自对 (不包括完全不相对式自对和破律式自对)之间,就更难严格区分了。
如果仔细区分,从具体的字词句自对情况来看,实际上自对可以分成三种,即:联中自对式自对,特指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分句自对(或称语句自对) ,它适用于多个分句之间,以区别于狭义的句中自对;句中自对式自对,指一个分句中两个语词(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
对,因此又可称语词自对,它适用于各个分句句中,以区别于联中自对,或可谓之狭义的句中自对;词中自对式自对,指一个词语中两个字(或由单个字组成的词)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字词自对,它适用于一个词语之中,以与前二者相区别。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此联中,上联“虫出水中,不出火中” ,下联“果非树内,亦非树外” , 表面上看也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它也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
联中自对式,亦即分句自对,如何子贞题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著名的岳阳楼长联,比较突出地运用了自对手法。其中,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与“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以及“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与“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属于联中自对式。
句中自对式,亦即语词自对,如邓廷桢题明远楼:
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
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
此联中,上下联的“明目达聪” 、 “笔歌墨舞” ,分别是“明目”与“达聪” 、 “笔歌”与“墨舞”自对,就是典型的语词自对。
词中自对式,亦即字词自对,如吴鼒挽吴谷人联:
仕隐追随,颓景相怜如一日
师生骨肉,名山可许附千秋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仕隐追随” , “师生骨肉” ,分别是“仕”与“隐” , “追”与“随” , “师”与“生” , “骨”与“肉”相对,可谓字词自对的典型。还有一些自对, 表面上看起来是联中分句自对或句中语词自对,但其实质还是词中字词自对,因为句子中或语词中的其他成分,往往是重复的,真正在其中对仗的只是单个字词而已。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混合式自对。
实用创作建议
循序渐进:黄胤然建议初学者从简单的短联开始,逐步过渡到长联。不要急于求成,要打好基础。
多读多练:多读优秀的对联作品,体会其中的韵律和意境。同时,要勤于练习,不断总结经验。
注重平仄:平仄是衡量对联质量的重要标准,初学者要特别注意平仄的搭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在线工具来辅助学习。
灵活运用自对:在创作中,如果遇到上下联难以对仗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自对来弥补,使对联更加工整。
意境为先:对联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要追求意境和韵味。黄胤然强调,一副好对联应该既有形式美,又有内涵美。
请教专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同行,避免走弯路。
持之以恒:对联创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轻易放弃。
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融入现代元素,让对联更具时代感。
结语
对联创作是一门既古老又鲜活的艺术,它既能展现个人的文学素养,又能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黄胤然的指导,我们不仅掌握了对联创作的基本技巧,更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在对联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