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家六大呼吸法:激发人的生理潜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家六大呼吸法:激发人的生理潜能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6391269_121124697

道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呼吸法作为重要的养生修炼方法,蕴含着独特的智慧。道家典籍中记载了多种呼吸锻炼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六类:强调呼气类、吸气类、闭气类、咽气类、柔长呼吸类以及结合意念存想的呼吸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用场景,通过这些方法的练习,可以激发人体的生理潜能,增强身体健康。

一、强调呼气类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在呼吸运动中侧重呼气,呼气时限要长于吸气,主要功能是排浊祛邪,同时也能激发脏腑气机。

例如,“昙鸾法师服气法”中的“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傍人闻气出入声”,便是强调呼气的方法。代表性功法为“六字诀”,六个字分别为嘘、呵、呼、呬、吹、嘻。比如在吸气后轻念“嘘”字同时呼气,可泄肝经邪气。

二、强调吸气类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在呼吸运动中侧重吸气,要做到深吸气,让气息充满胸腹。吸气时限要长于呼气,主要功能是吸进尽可能多的精气,活跃全身血脉,促进新陈代谢。

如《千金要方》所述:“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吸),久住气闷从口中细细吐出尽。”又如《寿人经·导引诀》:“择极高极洁之地,取至清至和之气,由鼻息入者,冲于丹田;由口入者,冲于肠腹。或三或五或七皆可。”

三、强调闭气类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侧重一吸一呼气间的停气闭息。它要求逐渐延长闭息的时限,主要功能是迫使内气充盈通畅。

如《类经》所述:“瞑目,先习闭气,以鼻吸入,渐渐腹满……及闭之久,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可一呼即尽。……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但能闭之七八十息以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护也。”闭气也可结合内视、咽津。

苏东坡在介绍自己的养生经验时,特地指出要“内视五脏”、“漱炼津液”,要“闭息内视,纳心丹田”,待“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虽然古人称赞闭气法,但也告诫,行闭气法应循序渐进,不可强自为之,否则会“轻夭人命”。

四、强调咽气类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侧重吸气后的咽气动作。所谓咽气,就是要求吸气充满口腔至喉咙口后,像吞咽食物一样将清气吞入胸腹中,也可以和津液一起吞咽,这叫“咽津纳气”。其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强化吸气的作用。

如《云笈七签》:“鼓气以满天关(即喉咙口),调匀为度,闭口而咽之,即努(充)腹讫,徐徐出神庐中气……一鼓一咽一努为相应也。”他如《上清握中诀》所录“服日气法”:“令光霞中有紫气……入口吞之,四十五咽气。”《云笈七签》所录“日精功”:将五色霞光“入口吞之,四十五咽气”,都是强调咽气的功法。

道家养生典籍十分推崇“服气法”。唐宋时期此法相当流行,唐道士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论》,便是一部论述“服气”的专著。所谓“服气”,其实就是强调吸气、闭气、咽气的深呼吸锻炼方法。它可以是单纯的深吸气,也可以在深吸气之后进行闭气以强化清气在体内的流布,还可在深吸气后将清气咽入腹中。

由于“服气法”十分重视闭气,并认为闭气时限越长越好,而闭气又较难掌握,很易产生憋气、闷气,故后来侧重闭气和咽气的“服气法”便不大流行,只有单纯的深吸气这类功法还在广泛流传。

五、强调柔长呼吸类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吸气和呼气均要求柔缓细长。这里的“长”除时限要求之外,还要求气息的线路能到达腹脐乃至双脚末端,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形成神息相依、神气相抱的态势,从而激发丹田气机。

如《丹经极论》:“于寂然大休息之场,恍兮无何有之乡,灰心(无欲)冥冥,如鸡抱蛋(专意),似鱼在水(自然)。呼至于根,吸至于蒂,绵绵若存,再守胎中之一息也。”让呼气、吸气均下达腹脐,并做到“绵绵若存”,这就是柔长的深呼吸。道家倡导的“踵息法”,其实就是指这种柔长的深呼吸。

《庄子》说:“古之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性命圭旨》释踵息时说,“常人呼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至人呼吸则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将以祖气相连”,所以“踵者,真息深深之意”。丹经中常常提到的胎息,也是一种柔长深呼吸,只不过是一种极微细、微细到若有若无的柔长呼吸。《胎息铭》说的“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便是这种呼吸的描述。炼胎息,不仅要掌握呼吸柔长的要领,还要“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只有做到神气相抱,才能神闭气静,妙生胎息。

六、强调呼吸结合意念存想类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在深吸气或深呼气或闭气、咽气时,结合进行明显的意念存想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将意念存想和呼吸运动时吸气肌、膈肌、腹肌活动所产生的动觉、力度以及震动波统一起来,对机体的重要气穴和经脉进行激惹和揉荡,进而引发内气并促使内气循经运行。

这类呼吸法同上述各类实际上是交叉的,如深吸气结合意念存想,便是属于强调吸气一类,余同。但这类呼吸法同单纯的深吸气、深呼气等,在作功方式上有明显区别,功效也不一样,因此另归一类。呼吸结合意念存想有几种情况:深吸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太上老君养生诀》:“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

吸气和呼气均结合意念存想的,如《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记述的“京黑先生睡功行气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随着吸气和呼气,“觉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旧疾皆散”。

闭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鸡峰普济方》:“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瘥。”咽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云笈七签》:“每鼓咽之际,常存思气入五脏流行,即从手足心及项三关九窍肢节而出。”

上述各类训练呼吸的方法,不但能够增强呼吸系统器官的功能,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能够贯通经脉、活跃全身气机,还可激发人的生理潜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和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学习和研究道家的呼吸法,对修身是很有意义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