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600年:观音菩萨的艺术进化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600年:观音菩萨的艺术进化史

引用
7
来源
1.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religion/259847.html
2.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religion/259857.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80%E9%9F%B3%E5%9C%A8%E6%9D%B1%E4%BA%9E%E7%9A%84%E5%BD%A2%E8%B1%A1
4.
https://www.sdfoxiang.com/news/gongsixinwen/202410292475.html
5.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religion/259848.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4/16/72341047_1140292608.shtml
7.
http://www.eeo.com.cn/2024/0827/682665.shtml

2025年,故宫迎来其600年诞辰。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宫殿,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文明精华的艺术宝库。在这座艺术殿堂中,观音菩萨的造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01

故宫珍藏:观音造像的艺术瑰宝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观音造像,涵盖了从晋代到明清时期的精品,展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精华。其中,一件来自斯瓦特地区的思惟观音像尤为引人注目。这尊造像高17.4厘米,观音头戴三叶冠,正中冠叶前有无量光佛小化佛形象。右手抬起,食指指向面颊,作思惟相;左手捧莲枝,靠于左臂。帔帛披在左肩和左臂,长裙裹住双腿,衣褶自然写实。左舒坐姿坐于带垫台座上,台座是一种藤枝编成的坐具,正前方下面还有两个小莲台。此藤床可能是佛经所云苦修者所坐藤床,或藤椅的形式,是古代西北印度菩萨像坐具的特色之一。

另一件重要的藏品是来自吉尔吉特的思惟莲花手观音。这尊造像高14.5厘米,同样头戴三叶冠,正中冠叶前有无量光佛小化佛形象。发髻上的扇形装饰明显受到萨珊波斯贵族服饰的影响。右手作思惟相,左手持莲枝沿左臂开敷于左肩。胸肌与腹肌饱满,乳头错红铜。双臂绕帔帛,长裙裹住双腿,衣褶自然写实,左舒坐姿坐于带垫台座上,台座正面垂幔装饰,两边各蹲踞一狮,下承单层仰莲台,下方有长方形地平,地平正面和右侧阴刻前夏拉达字体梵文题记,可见此像来自于勃律王朝(6世纪晚期-8世纪)统治时期:

底座右侧:[siddhaṃ] deyadharmo yaṃ
底座正面:ś[r]ī paṭoladevaṣāhi surendrādityanandinaḥ
汉译:祈愿成功!此尊佛像由吉祥勃律圣王Surendradityanandi施供

应为勃律第4位国王Surendravikramādityanandi所施造,可确定的年代为625-644/645年间。该国王可能也是吉尔吉特梵文写本《药师经》的供养人之一。

02

从男到女:观音形象的转变

在汉传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形象经历了显著的转变。早期的观音形象多为男性或无性别的中性形象,这与佛教显教中普遍认为女性无法直接成佛的观念有关。然而,随着密教的兴起,这一观念发生了改变。密教主张女性不必转为男性身相即可成佛,这种思想为观音形象的女性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观音的女性化形象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这一时期观音开始出现女性特征,如柔软的线条和温和的面容。到了宋代,观音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发展,服饰更加华丽,装饰更为繁复,呈现出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明清时期,观音的女性形象已经完全确立,不仅在艺术作品中,在民间信仰中也普遍被接受为女性神祇。

03

艺术风格的演变:从古朴到精致

观音造像的艺术风格随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像多为男性形象,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耳长齐肩,头戴宝冠,体现了贵族富人的装饰特点。隋唐时期,观音造像开始向女性化转变,面部逐渐演化出温柔圆润的特征,细节表现更加丰富。

宋元时期是观音造像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造像更加注重写实性,形象表现更为细腻。明清时期,观音造像的风格更加世俗化和装饰性,造型华丽,细节处理精致,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进入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观音造像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石雕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造像更加精美、栩栩如生。同时,观音的形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形式,还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和审美观念,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观音形象。

04

结语:观音造像的文化意义

观音造像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到现代,观音造像的演变不仅记录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通过对观音造像的传承与创新,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还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故宫600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观音造像见证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