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普索最新调研:中国最乐观看待AI就业机会
益普索最新调研:中国最乐观看待AI就业机会
全球调研机构益普索(Ipsos)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33个国家中,中国人对AI创造就业机会的态度最为乐观。80%的中国受访者认为,AI将在未来五年内改变工作方式并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国家。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乐观?
政策支持:顶层设计引领AI发展
中国政府对AI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AI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标准和规范。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AI发展的战略重视,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教育布局: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
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到师资培训等多个维度全面布局。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各地各校被鼓励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为AI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就业创造:新职业涌现带来新机遇
AI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就业市场,创造出大量新兴职业。以AI训练师和数据标注员为例,这些新职业不仅为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反映了AI产业发展的旺盛需求。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显示出巨大的人才缺口和发展潜力。
中欧对比:文化差异影响态度
与中国的乐观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普遍对AI就业持谨慎态度。调研显示,后8名均为欧洲国家,匈牙利垫底,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认为AI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欧洲国家对AI技术替代就业的担忧,特别是在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人们更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AI取代。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AI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其对就业市场的双重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AI可能替代部分重复性工作,导致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AI也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中金研究院的分析指出,尽管AI可能导致未来10年就业增长放缓,但其创造的就业机会足以抵消替代效应。
面对AI时代的到来,个人和社会需要积极应对。从业者应主动提升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满足AI时代的岗位需求。政府则需通过提供再培训项目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力平稳过渡。企业也应在推进AI应用的同时,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促进人机协作。
总体而言,AI将重塑就业市场的格局,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机遇。通过积极应对,社会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