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双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郑州双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2024年8月,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正式落地郑州,这一重大战略项目将为郑州打造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注入新动力。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郑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优势,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双枢纽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郑州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182条客运航线和53条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连续突破60万吨、70万吨,跻身全球40强。2023年,郑州全市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5400亿元,位居中部城市第一。
铁路枢纽方面,郑州国际陆港于2024年6月启用,铁路专线正式通车。陆港一期工程占地1600余亩,规划布局航空转运中心、邮航综合保障基地等设施。中欧班列(中豫号)从每月1班发展到目前每月200班左右,全省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超11000列。
经济带动:从“交通优势”到“枢纽经济”
双枢纽建设不仅提升了郑州的交通地位,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比亚迪项目为例,该项目在郑州航空港区创造了“新速度”:37天实现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2023年用不到9个月的时间生产新能源汽车20万辆,创造产值超300亿元。
郑州航空港区已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结合点,成功打造了“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内陆开放品牌。目前,港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等主导产业集群,势头正劲、前景光明。
未来展望: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郑州航空港区作为目前唯一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港区代管面积74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20平方公里,可满足各类超大型项目迅速落地。同时,港区还拥有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开放体系,建成“1+1+7”口岸体系。
随着“四港一体、联动发展”格局的形成,郑州航空港区正在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为中部崛起和国家开放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