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酒=危险!这些药物都不能与酒同服
奥硝唑+酒=危险!这些药物都不能与酒同服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这句老话道出了一个重要的用药安全原则。近期,一则“女子服用奥硝唑后饮酒致死”的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在服用某些药物期间,绝对不能碰酒。
奥硝唑与酒精:致命的组合
奥硝唑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和某些寄生虫病。然而,它与酒精的组合却可能致命。研究表明,奥硝唑会抑制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这种酶负责将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转化为乙酸,进而排出体外。当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蓄积,无法及时转化和排出,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醉酒反应,即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症状严重可致死
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包括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疼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等。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反应还可能导致胸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这些症状不仅会让患者感到非常痛苦,还可能对健康造成长期威胁。
不只是奥硝唑:这些药物也不能与酒同服
除了奥硝唑,还有许多常见药物与酒精的组合都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类抗生素: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与酒精合用会增加肝毒性,引起胃黏膜病变或胃溃疡复发,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酒精会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果再吃降糖药,可能导致低血糖,严重时可致死。
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氯硝西泮及巴比妥类等,与酒精合用会加剧中枢抑制作用,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降压药:酒精会增强降压药的效果,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低血压性休克。
用药期间饮酒:这些细节要注意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医生建议:
在服用任何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7天内都应避免饮酒。
不仅要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品,还要注意避免摄入含酒精的食品(如酒心巧克力、料酒烹饪的菜肴等)。
用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
如果医生开具了可能与酒精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医嘱,避免饮酒。
如果不确定某种药物是否能与酒精同服,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
酒精不仅指纯酒精饮品,还包括含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例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生腌海鲜、腐乳、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等等,甚至用酒精擦拭皮肤也不可以!
喝酒前,可先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类食物(如酸奶、馒头、面包、面条或米饭等),既能避免醉得太快,也能减少酒精对食管、胃产生的直接刺激与损伤。
不要混着喝。各种酒混在一起喝,首先就会让我们不自觉地饮酒过量。而且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对人体伤害更大。
注意喝酒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醒,如果喝酒,成年人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15克。
别喝得太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二区主任李天表示,饮酒后乙醇在几分钟内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血中的乙醇浓度就可达到最高。喝得快会让乙醇浓度升高得快,很快就会进入醉酒状态。
别与碳酸饮料混喝。一些人认为酒中加入碳酸饮料可以稀释酒精浓度,也能让口感变好,导致越喝越多。李天提醒,碳酸饮料里面的二氧化碳,不仅会撑大胃的容积,还会加快酒精从胃进入小肠的速度,而小肠比胃对酒精的吸收能力要强得多。
喝酒间隙多喝水。有利于促进酒精的稀释和代谢,加速酒精排泄出体外的进程,也可减少酒后口渴等不适。
醉酒不平卧。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提醒,酒后正确的睡姿应该是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的是,醉酒后的人可能会在睡觉时翻身,此时家人可以在其后背处放一个枕头,帮助其保持睡姿不变。
别用咖啡、浓茶解酒。李天介绍,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不会加速酒精代谢,饮酒后再喝咖啡,会兴奋神经中枢系统,从而扩张毛细血管,导致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的症状。
可以喝点果汁、蜂蜜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医师施奕介绍,果汁有助于醒酒,尤其是橙汁和苹果汁,里面的果酸可以促进酒精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喝点蜂蜜水,蜂蜜富含果糖,可以促进酒精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也可以喝点米汤和粥,谷物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促进乙醇的代谢。
酒后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喝酒后可能出现胸口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剧烈疼痛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有时伴有四肢末端皮肤湿冷、头晕等。饮酒后若出现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偏瘫、血压及呼吸异常,需立即拨打120就医。
结语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这句老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医学原理。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请在用药期间远离酒精,严格遵守医嘱,合理用药。如果不确定某种药物是否能与酒精同服,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记住,安全用药,从远离酒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