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中考:细菌与病毒真题解析
备战2025中考:细菌与病毒真题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考试,专题《细菌、真菌和病毒》真题解析来了!这份资料详细分析了历年中考中的相关题目,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无论是基础概念还是复杂应用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快来下载学习吧,为你的中考加分助力!
知识点梳理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二、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部分细菌还能形成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乳酸菌等。
三、细菌与病毒的区别
特征 | 细菌 | 病毒 |
---|---|---|
细胞结构 |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 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
生命活动 | 能独立生存和繁殖 |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
繁殖方式 | 二分裂 | 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复制 |
与人类的关系 | 既有有害的(如致病菌),也有有益的(如乳酸菌) | 大多对人类有害,可引起各种疾病 |
真题解析
例题1:(2023·江苏单科,13)
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出发菌株经X射线处理后筛选出50株候选菌株,再从中选出5株高产菌株,经过多轮重复筛选最终获得目标菌株。
A. 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 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 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答案:D
- 选项A:正确。虽然筛选得到的高产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表现出优良性状,但其实际应用还需考虑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不一定直接适用于生产。
- 选项B:正确。X射线作为一种物理诱变剂,既能诱发DNA序列改变引发基因突变,也可能造成染色体断裂或重排,从而产生染色体变异。
- 选项C:正确。通过逐轮筛选保留高产菌株并淘汰低产菌株,这一过程模拟了自然选择机制,体现了人工选择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 选项D:错误。尽管诱变可以显著提升突变频率,但在每一轮筛选中,并非所有个体都会发生突变,且突变方向随机,因此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会持续升高。
例题2:(2024·广东模拟)
下列关于细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病毒都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B. 细菌可以通过分裂方式繁殖,而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C. 所有细菌都对人类有害,而病毒则可能对人类有益
D. 细菌和病毒都能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人类疾病
答案:B
- 选项A:错误。细菌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 选项B:正确。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复制。
- 选项C:错误。细菌对人类既有有害的(如致病菌),也有有益的(如乳酸菌);病毒大多对人类有害,但也存在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病毒,如某些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 选项D:错误。虽然部分细菌和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但并非所有细菌和病毒都具有这种传播方式。
解题技巧
区分易混概念:细菌与病毒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本质区别,要准确区分它们的特征。
运用归纳法:在解答涉及生物分类和特征的题目时,可以运用归纳法,从具体实例中总结一般规律。
关注实验设计:在解答实验设计类题目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理解而非死记:生物学科强调理解,不要死记硬背知识点,要理解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备考建议
重点知识点:掌握细菌与病毒的基本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等核心知识点。
常见陷阱:注意区分细菌与病毒的结构差异,不要混淆它们的生活习性。
解题策略:先易后难,从基础题开始,逐步过渡到综合应用题。遇到难题时,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
复习方法:通过做真题来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要注重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拓展阅读
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虽然常常给人类带来疾病,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噬菌体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感染,某些病毒还能用于基因治疗,帮助科学家研究遗传疾病。
二、细菌的多样性
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结核杆菌;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酸奶中的乳酸菌。此外,细菌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参与物质循环。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相信你对细菌与病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善于运用解题技巧,同时也要关注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祝你中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