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守岁的温暖:从古至今的春节习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守岁的温暖:从古至今的春节习俗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8%E6%AD%B2/2902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GSMTHT0541I88W.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83922
4.
https://news.gmw.cn/2025-01/25/content_37819248.htm
5.
http://cul.china.com.cn/2025-01/23/content_43017870.htm
6.
http://his.newdu.com/m/view.php?aid=639775
7.
http://www.daj.suzhou.gov.cn/detail/139616.html
8.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9.
https://www.magicshelfs.com/post/20837.html
10.
https://www.wukongsch.com/blog/zh/introduction-to-the-custom-of-staying-up-late-post-24133/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凤翔通判任上写下的《守岁》诗,生动描绘了守岁的场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熬夜行为,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对时间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01

守岁的历史渊源

守岁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朝。据晋朝人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记载:“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这是目前能看到的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不过,当时的守岁似乎还只是地方性年俗。

到了隋唐时期,守岁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年俗。唐代诗人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写道:“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守岁》诗为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些诗句表明,守岁已经成为唐朝普遍的年俗活动。

明清时期,守岁的习俗更加丰富多样。明代北京人“聚坐食饮”,一直坐到天明;清代北京人则“高烧银烛,畅饮松酵,坐以达旦,名曰守岁”。这些记载展现了守岁习俗的延续和演变。

02

守岁的温馨场景

守岁的习俗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这种灯火通明的景象,不仅驱赶了黑暗,更象征着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

在守岁的夜晚,最热闹的莫过于孩子们。苏轼在《守岁》诗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孩子们为了守岁,会强打精神不睡觉,欢声笑语,嬉戏打闹,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大人们则围炉夜话,总结一年来的收获得失,畅谈对新一年的期待。有的地方还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打牌、下棋等,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03

守岁的文化内涵

守岁的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旧岁的辞别,更是对新年的守望。守岁体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守岁还有祈求长命的寓意。因为整晚不睡需要打起精神强坐,所以在北方俗语中称为“熬年”。民间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这晚睡觉,第二年身体就不好。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守岁也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年轻人守岁,寓意着延长父母寿命。这种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

04

守岁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守岁的习俗仍在延续,但形式上有所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守岁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围炉夜话,现在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与远方的亲人视频通话,分享节日的喜悦。

然而,守岁的本质并未改变。它依然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重要时刻,是辞旧迎新、寄托希望的重要仪式。正如苏轼在诗中所言:“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守岁的夜晚,我们不仅要享受节日的欢乐,更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感受生命的美好。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合理安排作息,让守岁成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温馨时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