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秋冬季节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秋冬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让很多家长忧心忡忡。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手足口病,我们邀请了儿科专家,针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什么是手足口病?它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其典型症状包括:
- 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
- 口腔黏膜出现疼痛的疱疹或溃疡
- 手掌、脚掌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
部分患儿可能没有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与皮疹数量无关,即使皮疹较少,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
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持续至少20秒。注意,酒精对手足口病病毒无效,不能用酒精消毒。
环境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俱、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99稀释的漂白水(即1份含5.25%次氯酸钠漂白水与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接种疫苗:目前有针对EV71型肠道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虽然不能预防所有型别的手足口病,但可以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
关于手足口病,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不同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得过一次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只有孩子会得手足口病:成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虽然症状可能较轻或无症状,但成人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一定会发热: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发热不是诊断手足口病的必要条件。
皮疹越多病情越重: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与皮疹数量无关。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应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居家隔离:患病儿童应避免上学或参加集体活动,直至所有水疱干涸。如果是由EV71型病毒引起,痊愈后应在家休息两周再返校。
对症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掌握正确的预防知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