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木星大红斑新理论:挑战400年天文共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木星大红斑新理论:挑战400年天文共识!

引用
科学网
7
来源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7/526923.shtm
2.
https://www.stdaily.com/web/gjxw/2024-06/24/content_1965064.html
3.
https://www.cnblogs.com/apachecn/p/18468974
4.
https://www.editverse.com/zh-CN/%E6%9C%A8%E6%98%9F%E9%A3%8E%E6%9A%B4/
5.
https://www.victorlamp.com/article/7394904895
6.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2094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B4%85%E6%96%91

一项最新研究颠覆了天文学界长达400年的传统认知:木星标志性的大红斑可能并非自1665年就存在,而是仅能追溯至1831年。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大红斑的历史,还为我们理解行星大气动力学提供了全新视角。

01

400年观测史的质疑

自166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卡西尼首次观测到木星上的“永恒斑点”以来,木星大红斑一直被视为太阳系中最持久的风暴系统。然而,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的桑切斯·拉维加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数值模型,发现目前观测到的大红斑与卡西尼观测到的“永恒斑点”并非同一现象。

研究显示,卡西尼观测到的“永恒斑点”在1713年后失去踪迹,直到1831年才在相同纬度重新观测到一个清晰的椭圆形大红斑。这一时间断档引发了科学家的质疑:今天看到的大红斑是否就是17世纪观测到的那个“永恒斑点”?

02

新理论:大气风不稳定性形成

传统观点认为,木星大红斑要么是一场持续了400年的超级风暴,要么是由多个小漩涡合并而成。然而,最新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大红斑是由木星大气风的不稳定性形成的。

研究团队使用17世纪中期以后的历史资料和数值模型,分析了大红斑的大小、结构和位置随时间的演变情况。数据显示,目前观测到的大红斑不可能是当年的“永恒斑点”,其形成机制更倾向于大气风的不稳定性。

03

观测数据支持新理论

近年来的观测数据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新理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持续监测显示,木星大红斑正在快速缩小。从1879年的最长轴线39000公里缩小到目前的14000公里左右,同时形状也从椭圆形逐渐变得更圆。

更令人惊讶的是,大红斑的高度却在不断增加。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风暴在水平方向上正在缩小,但其高度却在不断增大,这为理解其动态变化增加了复杂性。

04

对行星科学的启示

这一发现对行星科学具有深远影响。它挑战了关于行星风暴寿命的传统假设,提出了大规模涡旋形成和维持的新机制,强调了气态巨行星大气在长期尺度上的动态特性。

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几个关键问题:大红斑颜色变化的机制、风暴与木星深层内部的相互作用、根据当前数据预测其未来演变的可能性,以及木星同一位置在不同时间段形成大规模风暴的条件。

05

未来展望

按照目前的缩小速度,有科学家预测大红斑可能在70年内完全消失。这一变化不仅关乎木星本身,更可能揭示行星大气动力学的普遍规律。正如NASA科学家所言:“大红斑的演变是一个迷人的故事,它仍在继续展开。”

这一发现再次提醒我们,宇宙中看似永恒的现象也可能在发生变化。正如伊登·菲尔波茨所说:“宇宙充满了神奇的事物,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智慧变得更加敏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