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油樟之乡”到“油樟王国”:叙州区的产业崛起之路
从“中国油樟之乡”到“油樟王国”:叙州区的产业崛起之路
在四川盆地南缘的叙州区,一片片油樟林随风摇曳,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这里,就是被誉为“油樟王国”的叙州区。2022年,叙州区油樟基地面积已达31万亩,年产樟油超过1万吨,综合产值达14.8亿元,占全国樟油产量的70%。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叙州区油樟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的华丽转身。
从传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
叙州区的油樟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油樟主要作为防风固沙的树种被引进种植。然而,随着人们对油樟价值的深入认识,其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樟油,这种从油樟树叶中提炼出的天然精油,不仅具有独特的香气,还具有杀菌、消炎、驱虫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化工等多个领域。
进入21世纪,叙州区开始大力发展油樟产业。2010年,叙州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樟之乡”。以此为契机,叙州区制定了油樟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油樟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科技支撑,油樟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叙州区油樟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先后出台《叙州区油樟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油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基地建设、加工能力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同时,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樟产业的发展,对油樟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给予补贴。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叙州区与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了油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油樟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樟油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油樟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叙州区还开发出樟油、樟脑、樟木等多个系列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油樟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油樟产业已带动当地10万余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同时,油樟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包装、销售等,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叙州区还积极探索“油樟+旅游”“油樟+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油樟基地,打造了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如樟海公园、樟香小镇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叙州区还举办油樟文化节等活动,推广油樟文化,提升油樟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打造世界级油樟产业基地
面对未来,叙州区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油樟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樟油年产量达到1.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同时,叙州区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叙州区还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叙州樟油”的国际知名度。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将“叙州樟油”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
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从地方特产到全国70%的市场份额,叙州区油樟产业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叙州区的“油樟王国”必将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