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教育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洛阳教育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8日,在2024年洛阳市人工智能论坛上,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该联盟由中科慧远、中科(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昇腾实验室等20家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组成,将通过构建多方协同、数智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这一最新动向,正是洛阳市通过教育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洛阳市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政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校科研创新: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洛阳拥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这些高校已成为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材料学科创建一流学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学校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加快产业化工程化进程,不断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在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研团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洛阳市还积极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龙门实验室自2022年3月揭牌运行以来,全方位开展科研攻关,科研成果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实验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科研体制,不断提升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2023年洛阳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35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50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校科研力量的支撑。
职业教育改革: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洛阳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洛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基地。
为深化产教融合,洛阳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程,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到2022年,洛阳市将建设8-10个高质量的产教联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16个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洛阳市还实施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工程,支持洛阳理工学院创建全国示范性应用型大学,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创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到2022年,将有1-2所高职院校创建为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5-7所河南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6-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改革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洛阳市教育局出台《洛阳市2024年教育提质“八大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实施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布局优化、综合改革、队伍培养、内涵提升、职教提质、校园安全等八大行动。
通过实施基础教育布局优化行动,洛阳市加大规范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加快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教育综合改革深化行动则聚焦“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洛阳市实施教师梯队攀升行动,通过“四类三阶式”教师梯队培养、“1+10+N”联合培育、建立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等方式,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强师队伍。
职业教育提质行动则聚焦院校建设提质、教师梯队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洛阳市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未来,随着教育与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洛阳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