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娄山关:从战斗遗址到红色旅游胜地
毛泽东诗词中的娄山关:从战斗遗址到红色旅游胜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后重新占领娄山关,毛泽东同志在此创作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不仅描绘了红军战士在娄山关战斗的壮烈场景,更展现了革命者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豪迈气概。
娄山关,这座位于贵州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雄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更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见证者。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走进娄山关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尖山战斗遗址和大尖山战斗遗址。这两处遗址作为当年娄山关战斗的主战场,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留下的战壕遗迹。站在战壕前,仿佛能听到当年激烈的枪炮声,感受到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你会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这座建于1984年的纪念碑,由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叶玉山设计,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象征着红军战士“二渡赤水”“两克娄山关”的英勇事迹。碑体基座北面镌刻着张爱萍同志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南面则是“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西面为“红军攻占娄山关”浮雕,东面刻有《娄山关战斗简介》。
在景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块全长25米、通高13.55米的毛泽东词碑。这座建于1973年的词碑,用396块大理石嵌成碑面,镌刻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手迹。每当阳光洒在碑面上,仿佛能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革命激情。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景区还打造了西风台、雁鸣塔、长空桥等“娄山十景”,每一处都与诗词意境相呼应,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内的《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通过近1个小时的演出,200多支真枪、100多发炮弹的震撼效果,300余人的精彩表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斗场景中,亲身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的娄山关景区,不仅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更是一个集观光游览、纪念教育、康体养生、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内设有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采用下沉式建筑风格,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了红军两次娄山关之战的壮烈场景。馆内还设有红色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VR、AR等科技手段,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
2024年,娄山关景区接待游客达41.3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395.84万元。这里不仅是游客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窗口,更是火箭军政治工作部、陆军工程大学、部分党校等单位的学习教育培训基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感悟长征伟力、传承长征精神。
游览小贴士:
-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具体时间以景区公告为准
-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 最佳游览路线:小尖山战斗遗址→大尖山战斗遗址→红军战斗纪念碑→毛泽东词碑→陈列馆→实景演出
- 注意事项:景区内山路较多,请穿舒适的鞋子;建议提前预约讲解服务,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实景演出时间请提前查询,以免错过。
站在娄山关上,远眺苍茫群山,不禁让人想起毛泽东词中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不仅是对红军战士英勇事迹的赞颂,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让我们在游览中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