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周原遗址:三重城墙惊现,甲骨文揭示“秦人”最早记载
宝鸡周原遗址:三重城墙惊现,甲骨文揭示“秦人”最早记载
2024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一则震惊考古界的消息:在宝鸡周原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的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周原遗址的历史地位,更为研究周文化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什么是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两县交界处,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这里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和珍贵的国宝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2024年重大考古发现
2024年的考古工作在周原遗址西南部的王家嘴区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两座大型建筑遗址,其中一号建筑遗址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由门塾、东西厢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构成。这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先周文化建筑,也是周原遗址第一座完整揭露的先周文化大型建筑。
更令人兴奋的是,考古队确认了周原遗址的三重城墙结构。西周大城面积达520万平方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西周时期城址。小城位于大城西北部,面积超过以往发现的同时期城址规模。宫城则位于小城北部正中,面积约50万平方米,内有密集的夯土建筑遗迹。
珍贵文物揭示历史真相
周原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全国都属罕见。仅庄白村一个窖藏就出土了103件铜器,其中74件带有铭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的窖藏之一。董家村窖藏出土的37件铜器中,卫鼎、卫盉等器物的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宫城南墙外的壕沟下层,考古人员还发现了200余片卜甲与卜骨,其中30片有字甲骨,初步辨识出180字刻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发现了一片记载着“秦人”二字的甲骨,这是迄今为止对于秦的最早文字记载。
周原遗址的保护与研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周原遗址,2015年2月,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开工建设,总投资3300万元。2022年10月,陕西省还公布了《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计划投资3.7亿元,将宝鸡周原博物院和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合并为周原博物院。
周原遗址不仅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技术、宗教祭祀等多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2024年的重大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周原遗址作为西周都城的地位,为研究周代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周原遗址还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