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名李佳琦:直播带货再掀维权潮
中消协点名李佳琦:直播带货再掀维权潮
近日,知名主播李佳琦再次因直播带货引发争议。一位网友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了178元的5斤JJJ车厘子,收货后发现存在大量软烂、发黑等质量问题。更令人愤慨的是,李佳琦直播间客服仅愿意“按比例赔付”,即根据坏果的比例进行退款,而不是全额退款。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登上热搜榜。
这已经不是李佳琦第一次陷入维权争议。早在2020年,中消协就曾点名李佳琦直播间存在“买完不让换”的问题。2023年,李佳琦因在直播中回怼网友“哪里贵了?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而引发舆论风波。2022年,李佳琦直播间销售的麦趣尔牛奶被市场监管局公示为不合格产品,消费者申请退货退款时遭遇重重困难。
李佳琦的遭遇并非个案,而是直播带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直播电商用户达到5.97亿,占网民整体的54.7%。然而,直播带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39.26%的受访者遇到过直播间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逐年上升,5年来增幅高达47.1倍,售后维权困难是主要问题之一。
面对直播带货存在的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完善数字经济反垄断常态化监管制度,依法无条件批准平台企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案件14件。同时,出台了《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通过多元化举措,提升流量扶持实体经济效果。在监管执法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13个部门,开展了“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围绕守好经营者资质审核“准入关”、网络营销和集中促销行动“秩序关”、网售危害生命健康商品“安全关”、网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质量关”、网络禁限售商品“风险关”,这“五关”推动解决网络市场突出问题,查处涉网案件3.6万件。
2024年4月,国务院公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直播购物、平台定价、预付消费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条例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根据消费者要求提供必要信息。同时,明确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对于预付消费,条例要求,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
面对直播带货存在的诸多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首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和主播,查看主播的历史评价和口碑。其次,理性消费,不要被直播间的氛围和促销话术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购买。第三,保留证据,包括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最后,积极维权,遇到问题及时向平台投诉,必要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寻求帮助。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给商家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但是,只有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期待,在监管部门、平台、主播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直播带货能够真正成为一种值得信赖的购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