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来袭!学校如何守护学生健康?
水痘来袭!学校如何守护学生健康?
随着寒冬来临,水痘进入高发期,陕西疾控提醒学校应采取多项措施防控水痘疫情。包括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保持教室通风换气、实施晨检制度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日常预防工作。同时,在暴发疫情时需及时报告疾控机构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减少集体活动、消毒通风及停课等,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校防控水痘的具体措施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该病在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卫健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联合督导组,加强对学校水痘、流感等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全面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等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落实晨午检制度: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学生及时进行隔离和就医。同时,做好病因追踪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疫情高发期,增加消毒频次,减少病毒存活机会。
疫苗接种:积极组织学生接种水痘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按照《江西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2021年版)》推荐:12月龄及以上水痘易感者,接种2剂水痘减毒活疫苗。12-24月龄接种第1剂,4-6岁接种第2剂。13岁及以上易感者接种按照相应疫苗说明书执行。
水痘在校园环境中的传播特点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但比较轻微。
水痘的传染性强,号称“见面传”,而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同时,水痘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2-21天,从感染水痘出疹前的1-2天开始到皮疹结痂为止,感染者均有传染性。此外,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及预防皮肤继发感染。
疫情暴发时的应急处理方案
及时报告:一旦发现水痘病例,学校应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隔离管理:对确诊或疑似病例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隔离期一般为发病后14天或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减少集体活动:在疫情暴发期间,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传播风险。
加强消毒通风:增加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对公共设施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停课措施:如疫情严重,根据疾控部门建议,可采取临时停课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实际案例分享
江苏省陆续在7个地市实施水痘疫苗免费接种,然后逐步纳入全省免疫规划,有效控制了目标人群水痘发病率,建起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同时强调要密切监测青少年和成人的水痘发病风险,并结合监测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时调整免疫防控策略。
有数据显示,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达到90%,显著优于1剂的75%,可更有效控制水痘的暴发和传播。会上有专家建议,1-12岁儿童应接种2剂水痘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未完成2剂接种的儿童需尽早补种;对于13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也建议接种2剂,以减少在该年龄段的感染风险。
通过这些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校园内水痘的传播风险,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