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登鹳雀楼:王之涣笔下的黄河美景与人生哲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登鹳雀楼:王之涣笔下的黄河美景与人生哲理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www.hb.xinhuanet.com/20240712/a2a358f2c45942b3865d254a4cfe4f4d/c.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703292577081045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5A00ETY00
4.
https://www.yuncheng.gov.cn/doc/2020/07/21/71073.shtml
5.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35099130806714889/
6.
https://m.gushiwen.cn/shiwenv.aspx?id=c90ff9ea5a71
7.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9115063612997687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B%E9%B8%9B%E9%9B%80%E6%A8%93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7/22/82220545_1131631197.shtml

在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岸边,矗立着一座见证了千年沧桑的名楼——鹳雀楼。这座始建于北周时期的古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绝句而名扬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这座楼,感受王之涣笔下的黄河美景,品味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东岸,因常有鹳雀栖息而得名。它最初是一座军事戍楼,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历经唐宋两朝,这座楼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登临赋诗,最终在元朝初年毁于战火。直到1997年,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名楼才得以重建,重现昔日辉煌。

公元724年,一位三十五岁的诗人登上了这座楼。他就是王之涣,一位性格豪放、诗才横溢的盛唐诗人。站在楼上,他眼前展开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夕阳依偎着群山缓缓下沉,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最终汇入遥远的大海。这幅景象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诗,以极其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群山起伏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略带苍凉之感。"黄河入海流",则展现了黄河奔流不息、汇入大海的磅礴气势。这两句诗,一静一动,一远一近,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

然而,王之涣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上。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现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探索,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盛唐时期人们进取精神的写照。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更在于其语言的精炼和对仗的工整。全诗二十字,字字珠玑,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画面感和哲理性。"白日"与"黄河"、"依"与"入"、"尽"与"流",这些词语的对仗,既自然流畅,又富有韵律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很难有机会像古人那样,静下心来欣赏自然美景,更难有那种"更上一层楼"的追求精神。然而,《登鹳雀楼》这首诗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保持一颗追求卓越的心。正如诗中所言,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站在重建的鹳雀楼上,望着眼前奔流不息的黄河,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王之涣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更启示着我们:人生如登山,只有不断向上,才能领略到更美的风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