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泥盆纪:揭秘“鱼类时代”的生命进化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泥盆纪:揭秘“鱼类时代”的生命进化传奇

引用
读特深圳门户
7
来源
1.
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8445603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HJNPKC0532SOLU.html
3.
https://www.ivpp.ac.cn/xwdt/kyjz/202406/t20240626_7197438.html
4.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445605.htm
5.
https://wap.nnhm.org.cn/zljs/jbcl/1/zljs/wap_index.shtml
6.
https://hei.red/earth/11556.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6/17/83067562_1118435248.shtml

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地质时期,被誉为“鱼类时代”。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转折,水生脊椎动物特别是有颌鱼类开始繁荣并占据水域环境的优势生态位。从早泥盆世到晚泥盆世,各种鱼类经历了高度多样化的发展,最终演化出陆地上的四足动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段充满奇迹的生命进化历程。

01

泥盆纪鱼类演化的背景

泥盆纪开始于约4.19亿年前,结束于约3.589亿年前,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这一时期的地球气候温暖湿润,海平面频繁变动导致两次大规模海侵和海退事件。这种变化可能与冈瓦纳大陆的冰川活动有关,对生物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泥盆纪之前,地球上的生命主要局限于海洋环境。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态位的竞争,一些生物开始尝试向陆地扩张。这一过程首先由植物开启,裸蕨植物在泥盆纪繁盛,并分化出石松类、真蕨类等更复杂的植物类型,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动物也开始向陆地进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鱼类的演化。

02

泥盆纪鱼类的重要发现

双叉苗家鱼:揭秘鳍褶起源

2024年,一项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的研究描述了一种来自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真盔甲鱼类——双叉苗家鱼(Miaojiaaspis dichotomus)。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早期鱼类多样性的认识,更为理解偶鳍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双叉苗家鱼生活在距今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其正型标本为一件连接躯干的不完整头甲化石,现收藏于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这种鱼类体型较小,头甲长度约2厘米,呈三角形,具有吻突。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躯干腹侧边缘保留的V形外骨骼骨单元,被称为“腹侧鳍褶”。

这一结构的发现为鳍褶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鳍褶假说认为,偶鳍(包括鱼类的胸鳍和腹鳍,以及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起源于早期鱼类体侧的一对纵向鳍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实验,研究团队发现这对腹侧鳍褶能够为鱼类提供可观的升力,甚至能够与自身重力相抵消。这一功能对于底栖生活的鱼类来说至关重要,也为后续向陆地生活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曲靖坝鱼:揭示多鳃鱼类特征

在中国云南省曲靖市,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另一种重要的泥盆纪鱼类——曲靖坝鱼(Damaspis qujingensis)。这种鱼类属于盔甲鱼亚纲多鳃鱼目多鳃鱼科,其化石发现于早泥盆世西山村组地层中。

曲靖坝鱼的头甲呈椭圆形,具有约18对鳃囊,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多鳃鱼类以其众多的鳃囊而闻名,这可能与应对早泥盆世海洋缺氧事件有关。研究显示,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的鳃囊数目最多可达45对,这种适应性特征可能是其能够幸存到中泥盆世的因素之一。

曲靖坝鱼的感觉管系统也颇具特色。其头甲背面的感觉管系统呈现出左右对称的分布模式,每侧具有5条较长的侧横管。这种对称性在盔甲鱼类中较为罕见,为研究鱼类感官系统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03

从鱼类到两栖类:关键性的过渡证据

泥盆纪末期,地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生物向陆地扩张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鱼类演化出了能够支撑身体的肉鳍,这是向两栖类过渡的关键一步。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格陵兰岛发现了3.6亿年前的提塔利克鱼(Tiktaalik roseae)化石,这一发现被誉为“缺失环节”的重要证据。提塔利克鱼具有扁平的头部和强壮的前鳍,这些前鳍内部结构与现代两栖动物的四肢惊人地相似,包括类似腕骨和指骨的结构。这一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鱼类向两栖类过渡的假说。

随后,在3.4亿年前的石炭纪地层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更接近真正两栖动物的化石,如鱼石螈(Ichthyostega)和棘螈(Acanthostega)。这些生物具有更完善的四肢结构,能够支撑身体在陆地上移动,但它们仍然保留了一些鱼类特征,如鱼鳞和尾鳍,显示出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状态。

04

科学意义与启示

泥盆纪鱼类的演化不仅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更为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研究这些古老的鱼类化石,科学家们能够揭示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最终演化出能够征服陆地的新形态。

这些发现也为我们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参考。正如露西少女化石揭示了人类从古猿到智人的演化过程,泥盆纪鱼类化石则展示了从水生到陆生这一更为深远的演化历程。虽然这一过程跨越了数亿年的时间尺度,但通过化石记录和基因证据,我们能够拼凑出这一复杂而精妙的演化链条。

未来,随着更多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进一步揭示这一关键时期生物演化的细节,为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更加全面的认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