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照”字千年变迁史:从照亮到凭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照”字千年变迁史:从照亮到凭证

引用
5
来源
1.
http://www.qinghistory.cn/daly/435571.shtml
2.
https://www.guoxuedashi.net/zidian/780F.html
3.
https://www.cssn.cn/dkzgxp/zgxp_zgshkx/2024nd2q/202403/t20240327_5742489.shtml
4.
http://www.ihss.pku.edu.cn/templates/yf_xz/index.aspx?nodeid=121&page=ContentPage&contentid=5373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5%BB%B7%E5%9B%9B%E9%98%81

“照”字的演变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虽然《四库全书》中关于“照”字的具体记载未能找到,但通过其他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其演变历程。

01

甲骨文与金文中的“照”

“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由“火”和“昭”组成,象征火焰带来的光明。甲骨文中的“照”字形如下:

金文中的“照”字则更加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这些早期字形都体现了“照”字的基本含义——光线照射或明亮。

02

“照”字的意义延伸

从最初的照明之意,“照”字逐渐衍生出多种用法。《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明也”,即带来光明的意思。这种照亮物体的行为进一步引申为映射、反射影像,例如在镜子中的成像。

基于“反映”的含义,“照”又发展出对比、核对的意义,如“查对”、“比照”等,这为“凭证”概念提供了基础。此外,“照”还表示按照某种标准或规则行事,如“依照”、“遵照”。这种按规则办事的含义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权威或证据的作用。

03

“照”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在古代文献中,“照”字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诗经·邶风·柏舟》中,“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里的“照”字用于形容光明、明亮。

在《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之罪,死无赦矣。臣敢言其罪。军法,期而后布,不敬也;在行而先攻,不恪也;既败而罚,不教也。不敬则易怠,不恪则失众,不教则不戒。三罪集于一人,虽克敌,必有后忧。不如赦之,以劝其后。’晋侯曰:‘善。’乃止。”这里的“照”字用于形容按照规则行事。

04

“照”与“凭证”的结合

将“照”的核心含义与其派生意义相结合,可以发现其与“凭证”之间的紧密联系:

  • 照亮与真实性的关联:“照亮”象征揭示真相,而凭证正是通过真实信息来证实某事。
  • 反映与合法性的结合:正如镜面反映实像,“照”强调准确性,这与凭证需具备法律效力的要求一致。
  • 依据与功能性的契合:按规则行事的含义体现了凭证作为权威依据的功能性。

综上所述,“照”从最初的照明之意逐步扩展至反映、对照及依循规则等层面,最终因其准确性、权威性和功能性,自然演变为“凭证”的代名词。这一演变过程不仅体现了汉字的丰富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