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餐桌上的C位:宜昌肥鱼
元旦餐桌上的C位:宜昌肥鱼
随着2025年元旦的到来,宜昌肥鱼再次成为餐桌上的明星。作为宜昌最富地域代表性的美食品牌,宜昌肥鱼不仅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食客喜爱,更因近年来科技养殖和品质提升而声名远播。枝江市康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必云表示,今年元旦期间,预计销售肥鱼近30万公斤,收入将超过1000万元。
宜昌肥鱼,学名长吻鮠,是长江特有的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它们从长江中下游溯流而上,在宜昌南津关的开阔洄水区繁殖生长,逐渐变得膘肥体壮。肥鱼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长江四鲜”之一。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宜昌开始大力发展肥鱼的规模化养殖。目前,宜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肥鱼养殖基地,年产量达到1500吨,但仍供不应求。在枝江康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肥鱼不仅供应宜昌本地市场,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肥鱼的烹饪方法多样,但最能体现其美味的是原味肥鱼和黄汤肥鱼。原味肥鱼讲究保持鱼肉的原汁原味,通常采用清蒸或炖煮的方式,让鱼肉的鲜美充分释放。黄汤肥鱼则是在烹饪中加入黄精等中药材,使汤色金黄,味道醇厚,既有鱼肉的鲜美,又有中药的香气。
在宜昌,品尝肥鱼的最佳去处当属梅子瘦身鱼馆。这家餐厅门前设有18个暂养池,每个池宽4米、长10米,用青龙峡的山泉水养殖。肥鱼在暂养池中生长1至3个月后才会被端上餐桌,确保了肉质的劲道和品质。另一家不容错过的餐厅是小雨天活鱼馆,这里的酸菜肥鱼酸辣开胃,鱼肉鲜嫩,是许多食客的首选。
肥鱼不仅是宜昌人的餐桌美味,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2024年,宜昌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肥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宜昌市还成立了肥鱼协会,会员涵盖养殖、餐饮、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将肥鱼打造成宜昌文旅的新名片。
如今,肥鱼已从昔日的长江“野味”变成宜昌的特色美食产业。它不仅是一道菜,更凝结着宜昌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食的追求。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来到宜昌,都不应错过这道舌尖上的三峡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