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为什么这么贵?
春节回家,为什么这么贵?
随着春节临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回家过年而犯愁。不是因为不想家,而是因为回家的经济压力实在太大。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调查,65.49%的受访青年表示要回家乡过春节,但在这些选择回家过年的人中,35.69%的春节消费预算在3000元以下,35.40%在3001—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28.90%。这个数字对于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年轻人详细算了一笔账:深圳到哈尔滨的往返机票5600元,给父母买的体检套餐3000元,孝敬父母2万,小辈儿的压岁钱2000元,走亲戚送礼品2000元,闺蜜朋友吃饭1000元,新年美甲美睫美发600元,总计42800元。这个数字,让不少网友直呼“吓人”。
那么,春节回家到底需要多少钱?让我们来仔细算一算这笔账。
首先是交通成本。对于在外打工的人来说,回家的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北京到哈尔滨为例,高铁票价约600元,飞机票价则在1000元以上。如果选择自驾,油费和过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年轻人表示,从北京到哈尔滨的单程高速过路费和油费就要1000多元,加上请假的损失,成本更高。
其次是年货开销。年货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但现在的年货早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糖果、瓜子,而是涵盖了各种高端食品、保健品、数码产品等。有调查显示,休闲零食、坚果干果、水果生鲜类是年轻人年货购物车的前三名。此外,给父母买衣服、买保健品也是大头。有年轻人表示,给父母买衣服至少要准备2000元,坚果礼盒、水果等也要花近2000元。
红包支出更是让年轻人头疼。给长辈的红包、给小辈的压岁钱、给亲戚的见面礼,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年轻人表示,给双方父母各2000元,给亲戚的红包每家200元(共12家),备用红包600元,总计7000元。这还只是最低标准,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除了这些必需的开支,春节期间的聚餐、娱乐等消费也不容忽视。有年轻人表示,春节期间的聚餐、KTV、电影等消费,至少要准备2000元。
这些开支加起来,一个春节下来,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对于很多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有90后受访者表示,预计春节花费超过10000元,这几乎是一个月的工资。
为什么春节回家会带来如此大的经济压力?一方面,是收入与支出的矛盾。很多年轻人的收入并不高,但春节的开支却很高,导致经济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是社会压力与面子问题。在传统观念中,春节回家要“衣锦还乡”,要给父母买礼物,要给小辈发红包,这些都增加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此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响,但春节的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导致经济压力更大。
面对这样的经济压力,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首先,要理性面对春节消费。不要盲目攀比,不要为了面子而过度消费。其次,要提前做好预算,合理安排开支。比如,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年货,可以选择更经济的交通方式,可以选择更有意义的礼物,而不是最贵的。最后,也要学会和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经济困境,争取理解和支持。
春节回家,不应该成为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春节回归团圆的本质,而不是变成一场“烧钱”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