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权威认证: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权威认证: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62047
2.
https://news.dahe.cn/2024/07-19/1788949.html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3db93e373cd33f68b72e192621852d12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9722
5.
http://www.jljcgzc.com/index.php/Mobile/Index/details.html?id=110395
6.
https://www.cac.gov.cn/2024-12/06/c_1735181525903533.htm
7.
https://www.cac.gov.cn/2024-10/12/c_1730422480245366.htm
8.
http://www.lk-cl.com/cn/news/new-3-551.html
9.
https://www.cac.gov.cn/gzzt/ztzl/zt/qlkj/jj/A092001020401index_1.htm
10.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ca2c39df07984c019c1745d6ced1123f!!wm_id=369a6012f85b43f3ad5f9a2b0ccd01ff
11.
https://wxb.xzdw.gov.cn/wlaq/yjtb/202501/t20250125_545906.html
12.
http://www.news.cn/legal/20240711/165dccadb8874f3a9f622c08346c9c03/c.html

近日,一则关于“春晚重庆分会场有门票”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经官方核实,该信息纯属谣言,造谣者已被依法处罚。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已成为每个网民必备的技能。

01

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如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缺乏事实依据且具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其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以及高危害性。谣言内容往往涉及突发敏感事件、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校园安全等领域,具有真伪难辨、蛊惑性强的特点,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02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 检查信息来源: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的主观臆测所误导。

  2. 内容观点的客观性:阅读时,留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或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

  3. 数字的真实性:网络谣言在数字上往往存在漏洞,如使用“100倍”“100%”等极端化的数字描述,或将事实夸大或缩小。遇到此类信息时,应仔细核对相关数据和事实。

  4. 传播渠道的可靠性: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会只通过一个渠道传播,没有经过认证的账号需要警惕。骗取流量的“大新闻”,文中时常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点或同一个事件在不同渠道的说法相矛盾。我们只要对内容多个渠道进行交叉求证就能分清。

  5. 旧帖重发的识别:不少网络谣言会反复出现,有些谣言被辟谣之后,甚至在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还会反复出现。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核实,确认官方是否已经辟谣,以免反复被骗。

03

典型案例分析

  1. “冷藏车内发现15名被拐儿童”谣言:近日,一则“湖南一冷藏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在车上发现15名被拐儿童”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经当地公安机关查证,该信息系谣言,已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行政拘留。

  2. “游客在贵州旅游被‘噶腰子’”谣言:有网民发布图文信息,称“最近来贵阳旅游的游客千万不能住黄金路宾馆和旅社店,昨天晚上广东来的两小伙刚被割腰子,此案还在调查中。”经当地公安机关查证,“黄金路处发生外来游客被伤的恶性案件”情况不属实,该信息系谣言,已依法对造谣者予以行政拘留。

  3. “中国高铁一公里耗一万度电”谣言:有网络传言称“我国高铁一公里耗一万度电”。对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回应,“一公里耗一万度电”的说法偷换了单位时间和单位里程两个概念,与事实不符。

04

法律责任

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 行政违法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05

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面对各种造谣传谣行为,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持续严厉查处,强化警示效应。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也要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当一个文明理性的新时代网民。只有每个人都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