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重庆分会场:无票谣言被辟谣!
春晚重庆分会场:无票谣言被辟谣!
近日,一则关于“春晚重庆分会场有少量门票”的信息在朋友圈传播,引发广泛关注。然而,经相关部门核实,该信息为不实内容。1月24日,春晚重庆分会场工作专班办公室(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联合重庆市公安局发布了官方通告,对谣言予以辟谣,并对相关活动安排作出详细说明。
官方辟谣:无观众参与,全封闭制作
根据通告,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重庆分会场的节目录制将实行全封闭制作模式,并明确以下几点:
- 无观众参与:节目制作不设观演区、不邀请观众,全程不对外开放。
- 不售票、不赠票:节目未对外售票或赠票,任何有关“门票”的信息均为虚假消息。
- 无焰火表演:本次分会场未安排焰火活动。
针对网传信息所带来的误导,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并依法对相关造谣网民进行了处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网络环境的清朗。
临时管控措施:确保活动安全顺利
为保障2025年除夕重要活动的顺利进行,重庆市公安局还将在1月28日(腊月二十九)17时起,对南岸区、渝中区和江北区部分区域及道路实施临时管控措施。具体管控范围和时间将根据活动需要动态调整,市民应及时关注官方通告,合理安排出行,配合相关工作。
谣言危害:扰乱社会秩序,须严厉打击
此次网传“春晚分会场门票”信息的传播,不仅造成了公众的误解,还对相关部门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干扰。造谣者的不实言论不仅误导了不少群众,也引发了不必要的社会关注。公安机关对此表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发布虚假信息、造谣生事者将依法受到惩处。
同时,官方呼吁广大市民在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中保持警惕,不信谣、不传谣,尤其要以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避免因传播不实信息而承担法律责任。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危害
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情绪化、基于不实信息等特点,容易误导公众认知,引发社会恐慌。例如,在2024年10月的一次防灾减灾活动中,就有谣言声称“地震即将发生”,导致部分地区民众恐慌性撤离,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
如何辨别和抵制网络谣言
保持警惕和冷静:首先,我们要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在面对网络谣言时,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以免做出过激反应。
核实信息来源:在接触到网络谣言时,我们应该通过官方渠道、权威媒体或可靠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相信没有根据的信息,以免误导自己和他人。
不参与传播:一旦确认是谣言,我们应该自觉抵制,不参与传播。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分享不实信息,以免扩大谣言的影响范围。
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网络谣言的危害,以便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
春晚分会场的设置标准与重庆分会场的特殊性
春晚分会场的设置标准较高,需要城市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硬件设施、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成熟的组织经验。重庆分会场之所以选择在弹子石广场,正是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城市风貌,以及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
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个网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重庆辟谣”提醒,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真实、客观、准确。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