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频发!如何防止鸡蛋污染?
沙门氏菌频发!如何防止鸡蛋污染?
沙门氏菌:食品安全的隐形杀手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廊中,细菌是公认的地球“先来者”,而人类只是一个“后来者”。有些细菌对人类无害,有些却能危害到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细菌中的捣蛋分子——沙门氏菌。
1885年霍乱流行时,美国病理学家沙门(Daniel Elmer Salmon)等研究人员分离出这种细菌,并把它命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e)。沙门氏菌是肠道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目前已发现2500多种血清型,约1400多种能够感染人类。其中,引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是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
虽然,沙门氏菌不耐热也不耐高盐,看上去很好“欺负”,但它是由食物引起的肠胃炎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可导致多种感染。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5年的统计,我国每年有九百多万人因沙门氏菌患病,约800人死亡。
鸡蛋污染:从源头到餐桌的风险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蛋国,中国每年生产大量鸡蛋,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鸡蛋中存在较高的沙门氏菌污染风险。根据欧盟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消息,2024年10月22日,欧盟通报我国出口鸡蛋不合格,原因是被检出了恩诺沙星。恩诺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当人体摄入过量恩诺沙星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危害:肠胃反应、中枢神经反应、影响软骨发育、过敏、增大耐药性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我国未向欧盟提交沙门氏菌监控计划,未在(EU)2021/405附件IV国家名单中列名,同时在2022年时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问题,因此不能向欧盟出口市场鲜销的鸡蛋,但可以出口蛋制品。
国际比较:沙门氏菌管控的差距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项通用标准、《乳粉和调制乳粉》1项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1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等7项理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等16项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等7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松 香季戊四醇酯》等14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和6项修改单。
上述标准制定修订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充分考虑群众健康权益,兼顾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参考国际相关法规和通行做法,标准制定修订过程充分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并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
专家建议:如何安全食用鸡蛋
面对鸡蛋安全问题,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 选购时注意观察外观,选择蛋形光滑、完整、无明显裂缝的鸡蛋
- 储存时应冷藏,避免暗斑产生
- 食用时要彻底煮熟,不食用生鸡蛋或半熟鸡蛋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鸡蛋时,应优先选择品牌蛋,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同时,要注意鸡蛋的保质期,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在烹饪时,确保鸡蛋完全熟透,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结语: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沙门氏菌污染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行动:
-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沙门氏菌管控标准,加强监测和管理
-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加强质量控制
- 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选购和食用方法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沙门氏菌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