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库全书》揭秘:“俘虏”一词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库全书》揭秘:“俘虏”一词的前世今生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4514802383618348.html
2.
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4%BF%98%E8%99%8F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1%E7%A5%81%E9%95%87/8825190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0%E5%90%89%E6%80%9D%E6%B1%97
5.
https://www.xbtw.com/ask/492be0d9f45832a0.html
6.
http://hrczh.cass.cn/sxqy/sjs/202405/t20240506_5749441.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E%E7%A6%81
8.
https://soas.nenu.edu.cn/kyss/asia/bbs/baogao/7.htm
9.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74110

“俘虏”一词在《四库全书》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吉思汗时期的相关内容。据《四库全书》记载,成吉思汗在位期间(1206-1227年),蒙古军队在征服西夏时,俘虏了大量敌军。这些俘虏不仅被用作战争中的劳动力,还被分配给蒙古贵族作为奴隶。这一历史记载揭示了“俘虏”一词在古代军事语境中的重要性。

“俘虏”一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解释为“从人,孚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俘获”。在《春秋传》中,俘虏被进一步区分:死者取左耳作为标志,称为“聝”;活捉的敌人则被称为“俘”。这种区分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对战利品和战俘的不同处理方式。

在古代文献中,“俘虏”一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晋书·祖逖传》中记载:“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这里的“俘虏”不仅指战争中的战俘,还暗含了对北方外族的蔑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中提到:“应有百姓妇女,曾经俘掳他处为婢妾者,一任骨肉识认。”这表明“俘虏”一词已扩展到包括被掳掠的平民。

随着历史的发展,“俘虏”的概念进一步演变。在《魏书·太祖纪》中,记载了从俘虏中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这表明俘虏不仅仅是战争中的战利品,还可能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这种转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

在古代军事和政治中,俘虏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成吉思汗时期为例,蒙古军队在征服过程中,不仅将俘虏用作劳动力,还通过分配俘虏来巩固统治。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战争中的人力需求,还通过分配战利品来激励士兵,同时强化了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俘虏”一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战争中被擒获的敌方人员。现代社会中,这一含义得到了国际法的认可。《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了战俘的权利和待遇,强调战俘应受到人道待遇,不得遭受酷刑或虐待。这一转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四库全书》的记载到现代国际法的规定,“俘虏”一词的演变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从最初的战利品,逐渐演变为战争中被俘人员的统称,最终在国际法中获得了明确的定义和保护。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战争形态的变化,更体现了人类对人道主义的不断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