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失眠怎么办?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全攻略
秋冬失眠怎么办?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全攻略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许多人开始面临睡眠问题。气温的变化、日照时间的缩短,都可能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如果你正在为秋冬失眠而烦恼,不妨了解一下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秋冬失眠的原因
秋冬季节失眠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气温变化:季节交替时,气温忽冷忽热,身体需要重新调整生理时钟。
日照时间缩短:秋冬白天时间变短,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干扰入睡时间和睡眠深度。
压力、过敏、感冒: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严重的失眠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其中,米氮平和劳拉西泮的联合用药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米氮平:一种抗抑郁药,能改善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
劳拉西泮:主要用于缓解焦虑,对短期焦虑尤其有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虽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能增加嗜睡、昏睡等中枢抑制副作用。
长期合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
因此,患者切勿自行用药,一定要遵医嘱调整剂量。
非药物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睡眠卫生教育:
- 午饭后避免喝咖啡,睡前6小时内不喝酒。
- 夜间特别是接近睡眠时避免吸烟。
- 睡前3小时可以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但避免剧烈锻炼。
- 睡前不看连续剧、小说,禁止打麻将、扑克或者其他易引起兴奋的游戏。
- 睡前避免摄入过多液体和过多食物。
-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以及适宜的光线及温度。
- 每天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快走或者慢跑,每天不少于30分钟。
- 白天避免小睡,午睡不要超过半小时,下午一点半前完成午睡。
- 刺激控制:
- 将卧床仅仅当作睡觉与性生活的地方。
- 只有晚上有睡意或者到了规定的睡眠时间时,才上床休息。
- 如果卧床后感觉到大约20分钟内无法入睡时(无需看表),应离开卧室,进行一些放松活动,直到感觉有睡意再返回卧室睡觉。
- 如果再次感觉到大约20分钟内仍然无法入睡时,重复上条策略,如果有必要,整晚都可重复该过程。
- 无论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多少,第二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
- 睡眠限制:
- 失眠患者常常想要用延长卧床时间来增加睡眠的机会,或通过卧床来缓解白天的疲劳,却往往使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
- 睡眠限制疗法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
- 减少卧床时间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但不能小于5小时。
- 只有睡眠效率超过85%的情况下才可增加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
- (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上时间×100%)当睡眠效率低于80%时则减少15~20分钟卧床时间。
- 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卧床时间不变。
- 避免日间小睡,并保持起床时间规律。
- 松弛疗法:
- 睡前1小时可在昏暗的灯光下通过做深呼吸,听放松音乐等活动进行放松,使自己从白天的压力中放松下来,提高睡眠质量。
- 专业人员可通过影像、书籍、面对面等方式授予放松训练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放松、生物反馈、意向训练等。
- 认知疗法:
- 纠正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
- 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关注并试图努力入睡。
- 不要担忧自己失去了控制自己睡眠的能力。
- 不要将夜间多梦与白天不良后果联系在一起。
- 不要因为一晚没有睡好就产生挫败感。
- 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不要持有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采取白天多睡的补偿心理。
认知行为疗法最初被用于慢性原发性失眠(病程超过半年的),但近来有研究提示,对于短期失眠、继发性失眠也有一定疗效。另外,在该疗法的实施同时应该每天记睡眠日记。疗程一般不少于4-6周。
预防和治疗要点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一致。
适量运动:白天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
注意饮食:避免晚餐过饱,睡前不要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或热水浴等放松活动。
秋冬失眠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大多数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的失眠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