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无咎的除夕情怀:从词作到墨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无咎的除夕情怀:从词作到墨梅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dict.baidu.com/shici/detail?pid=b394f2e3c921451db481c31bb262a9c1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9A07ECN00
3.
https://news.gmw.cn/2024-07/28/content_37464242.htm
4.
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cce1ccf5f57411e5b543c8e0eb15ce01
5.
https://news.gmw.cn/2024-09/21/content_37573740.htm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CLAK5T0552194Z.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7%94%A8%E7%BA%AF
8.
https://s.zhangyue.com/read?bid=12679928&cid=10&anchorId=&rentId=106426&appId=c06c3263
9.
https://mzj.sh.gov.cn/lnb-wsws/20240208/8b33f44927ea440fbb09cdd4f5badf4c.html
10.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5c631d2e4b03e169cb6e755.html
11.
https://qnzj.cyol.com/html/2024-02/06/nw.D110000qnzjb_20240206_2-13.htm
12.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73354
1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12/18/48203011_1113892847.shtml

南宋书画家杨无咎在除夕之夜,挥毫写下了《双雁儿·除夕》这首流传千古的词作。在这首词中,他不仅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作为一位在书画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杨无咎的除夕情怀,既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也凝结在他的墨梅作品里。

01

书画名家的除夕情怀

杨无咎,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与朱用纯、徐枋并称“吴中三高士”。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造诣深厚,更以其独特的墨梅画风闻名于世。在《双雁儿·除夕》中,他写道:

“穷阴急景暗推迁。减绿鬓,损朱颜。利名牵役几时闲。又还惊,一岁圆。”

这几句词,道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杨无咎感叹岁月如梭,绿鬓朱颜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减。这种对时光的感慨,正是文人墨客在岁末年初时常有的心境。

02

词中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在宋代,人们会通过守岁、吃年夜饭、击钟分岁、燃放爆竹等方式来庆祝这个特殊时刻。杨无咎在词中写道:

“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这里描绘的正是除夕夜守岁的场景。古人认为除夕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特殊时刻,因此守岁不仅是对旧岁的留恋,更是对新年的期待。杨无咎劝人们今宵不眠,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希望新的一年胜过旧年。这种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03

墨梅大师的艺术成就

除了诗词创作,杨无咎在书画领域的成就更为人称道。他擅长墨梅绘画,是北宋画僧仲仁创立的墨梅画法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他的墨梅作品追求疏落的美感,体现了文人的清高品格。

在《层叠冰绡图》中,南宋画家马麟以两枝梅花展现了梅花的清幽之美。而杨无咎的墨梅则更进一步,他将梅花的疏淡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墨梅作品往往枝干纤细却充满力度,花朵疏落有致,既不过于繁复也不显得单薄,完美展现了梅花的冰肌玉骨。

元代文人画家王冕曾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话用来形容杨无咎的墨梅作品再恰当不过。他的画作中,梅花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朵,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寄托了文人对清高品格的追求。

04

结语

在杨无咎的《双雁儿·除夕》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文人对时光的感慨,对新年的期待,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词作和画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让我们得以一窥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在这个除夕之夜,杨无咎不仅留下了动人的诗句,更以画笔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年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