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餐注意这些法律红线!
春节聚餐注意这些法律红线!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喜庆的氛围中。然而,欢乐之余,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也容易在这个时期出现。比如,酒驾、噪音扰民、食品安全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一旦触碰法律红线,不仅会破坏节日氛围,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节期间需要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酒驾:害人害己的红线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酒驾风险也随之增加。据统计,酒驾、醉驾是节日期间最易触犯的法律红线之一。以云南省为例,当地纪委连续五年在春节期间集中通报酒驾等典型案例,显示了对酒驾行为的严查态势。
2025年1月,云南省纪委省监委通报了多起酒驾案例:
- 冯定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机关服务中心工勤人员,因涉嫌醉酒驾驶被查获
- 阮志军,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因涉嫌酒后驾驶被查获
- 梅宝,普洱市江城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同样因酒后驾驶被查获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酒驾、醉驾的处罚相当严厉:
- 酒驾: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罚款1000—2000元
- 醉驾: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聚会时要坚决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可以选择提前安排代驾,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噪音扰民:欢乐也要有度
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娱乐活动增多,但欢乐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影响他人。小张和邻居李阿姨就曾因春节期间的一次聚会闹得不愉快。事情是这样的:小张家聚会时播放音乐声较大,李阿姨因休息被打扰多次敲门抗议,双方言语不和,最终闹到社区调解。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噪音扰民是可以被警告甚至罚款的行为。具体规定如下:
-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 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为了避免此类纠纷,建议在聚会时合理控制音量,不要打扰他人正常生活。如果发生纠纷,第一时间保持冷静,尝试协商解决。必要时可借助社区或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食品安全:健康过节的保障
春节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春节期间要注意食品安全、文明用餐,如遇问题可及时维权。
在采购食品时,应优先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超市、商场或者集贸市场以及储藏条件好的销售场所,索取并留存收费凭证。选购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包装上的标签标识,切勿购买无任何标识的“三无”食品,也不要选购外包装有破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选购现场自制售卖的散装食品时,建议即买即食。
预订“年夜饭”时,消费者除了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干净、“明厨亮灶”、餐饮具消毒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外,订餐时还需注意认真核对套餐及分餐价格明细,查看有无其他收费项目;不要被菜名和图片所迷惑,核实好每道菜的食材、规格、做法以及忌口情况;节假日就餐人数增多,要和商家约定好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就餐时,应自觉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交叉污染,树立节约意识,抵制餐饮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网络点餐时,消费者需认真查看商家证照信息,选择合法正规的供餐单位。尽量少订购冷菜、生食、冷加工糕点等易变质食品,切勿订购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尽量选择距离近、送达时间短的供餐单位,收到外卖后,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与订购的餐食是否一致,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现变质,确认无误后及时就餐,避免长时间存放。
消费者在节日期间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保留购物发票、支付转账记录等有效购物凭证。在饮食消费过程中如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保存好就餐发票、就诊记录等证据。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或发现商家有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可拨打12345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春节是团圆和欢乐的时光,但法律意识不可松懈。通过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我们不仅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也能让家人和朋友度过一个安心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