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41年,他凭什么这么火?
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41年,他凭什么这么火?
1984年,我国成功获得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资格。然而,举全国之力,组委会仍然面临6亿元的资金缺口。没想到,歌手张明敏得知后,毅然卖掉了自己的车房,并且决定,将演唱会的所有收入都捐献给了国家。
张明敏出生在香港,年轻时,他不过是一家电子厂的普通工人。偶然间,他参加了一次歌唱比赛,被音乐人黄霑发现,力邀他加入职业乐坛。
可是,他从小就受父母的教育,做人要爱国、守本分,不能贪图名利。于是,他果断拒绝了黄霑的邀请。
1982年,黄霑创作了后来成为经典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香港本土的歌手居然没有一个愿意演唱这首歌曲。
无奈之下,黄霑只好找到张明敏,给他看了这首歌的歌词。
没想到,张明敏只看了一半,眼泪已经夺眶而出了。他激动地问黄霑:“我能唱这首歌吗?”
原来,从小爸妈就告诉他,我们是中国人,香港迟早要回归祖国的,无论何时,都不能忘本。
果然,在张明敏的演绎下,《我的中国心》迅速在华人地区风靡了起来。他也很快得到了参加央视春晚的机会。
当他在电视屏幕中深情演唱那一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不知勾起了多少海外游子思乡的心结。
更何况,此时的中国,正在万象更新,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1984年,我国成功获得了承办第11届亚运会的资格,这可是新中国第一次有机会举办洲际性的综合大赛。
这对于展示我国新貌、提升国际地位意义非凡,自然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筹备过程中,一道道难题犹如崇山峻岭,横亘在组委会眼前,迫切需要解决。
场馆、酒店、餐饮这些还好解决,加大建设力度,基本都可以满足需求。可是,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钱,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粗略估算下,组委会竟然面临着高达25亿人民币的资金缺口。尽管后来全国上下积极募捐,仍然有6亿多元无法解决。
消息很快传到了香港,张明敏也听说了这件事。此时的他,尽管还不能算是一线歌手,但凭借《我的中国心》,已经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几乎没有片刻的犹豫,他果断决定,变卖自己名下的所有财产,悉数捐给祖国,用于筹备亚运会。
紧接着,他又宣布,启动个人的巡回慈善演唱会,所得收入也全部都捐给祖国。
于是,接下来的一年,张明敏走遍大江南北,连续举办了154场演唱会。甚至,他还曾有过一日三演的壮举。
长期奔波,他的声音越发疲惫、以至沙哑。但他依旧挺立舞台上,每一次登台前都会庄重地鞠躬致意,然后以激昂澎湃的歌声献唱那首唤醒无数炎黄子孙赤子之心的《我的中国心》。
每当这首歌响彻云霄,台下观众无不热泪盈眶,激情四溢,纷纷振臂高呼“祖国加油”、“中国万岁”,现场氛围升至沸点。
面对旁人的惊叹与疑问,张明敏始终微笑着回应:“作为中华儿女,能为祖国的荣光添砖加瓦,是我最大的自豪。”
那时,他的演唱会最便宜的一场,门票都没超过1块钱。即便这样,他仍然坚持唱完所有的场次,把所有门票收入都捐给了国家。
爱国从来不需要立什么FLAG,更不需要说什么豪言壮语。真正的爱国者,从来都只会付诸于行动。
毫无疑问,张明敏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爱国者。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祖国的山河,即便洋装穿在身,跳动的仍然是一颗红色的中国心。
母亲总是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子女,祖国也是。无论身处国内还是海外,只要心中永不褪色,祖国母亲就会永远给予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