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餐食品安全指南:从选购到应急全攻略
春节聚餐食品安全指南:从选购到应急全攻略
春节前夕,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据白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368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46家次,现场整改安全隐患6处。这些举措旨在保障节日期间市民食品安全,确保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外出就餐注意事项
春节期间,外出聚餐是许多家庭的选择。为了确保饮食安全,建议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餐饮单位: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明公示齐全的餐饮单位。优先选择环境整洁、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避免在卫生状况差、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及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关注食品卫生: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味。尽量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海产品。如果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告知餐饮单位负责人,并保护好相关证据。
理性消费:点餐时根据人数适量点菜,避免浪费。同时,注意查看菜单价格,选择明码标价的餐饮单位,防止价格欺诈。
家庭聚餐食品安全
家庭聚餐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食品安全更需格外重视。从食品采购到加工,每个环节都应严格把关。
食品采购:
- 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买漏气、胀袋的真空包装食品,以及罐头出现鼓盖、胖听的情况。
- 购买散装食品时,要注意选择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罩上有标签标注的食品,同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等信息。
- 购买湿米粉、豆制品、熟肉食品等应选择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正规生产经营单位,不购买未经检疫的肉类制品。
食品储存:
- 食品原料要按照食品包装标签或根据食品特点妥善保存,食用、加工前要仔细检查食品安全质量。
- 生熟食品存放冰箱时,尽量用保鲜膜将熟食品包装,存放时做到上熟下生。
- 食物存储应与农药、化肥、有毒有害物品等隔离。
食品加工:
- 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在70度以上。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
- 存放和加工食品时,注意生熟分开。厨房刀板、盆筐、碗碟等工具用具也要尽可能做到生熟分开,不可混用。
- 从事家庭聚餐加工的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常见食品安全隐患
春节期间,一些高风险食材和不当的食品处理方式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高风险食材:
- 严禁擅自加工食用草乌、附子、附片等毒性中药材及自行配制的药酒和泡酒。
- 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发芽土豆、四季豆、东北油豆等高风险食材。
- 严禁加工食用腐败变质或有异味、颜色异常的食品和原料。
- 严禁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原料。
食品储存:
- 食品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凉菜、熟食品应有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
- 餐用具使用前应当使用符合食用要求的消毒品进行清洗消毒。不饮用浑浊、污染、有异味的水,不循环利用清洗蔬菜、肉禽、食物、餐用具的水。
特殊注意事项:
- 农村集体性聚餐和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甲醇等醇基液体作燃料的,应加入颜色进行警示,包装物粘贴醒目警示标志,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管理,确保使用安全,坚决防止误饮误食。
- 宴席食品加工操作间应远离粪坑、垃圾堆、厕所、畜禽圈舍等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灭蝇、防蝇、防鼠措施。
应急处理
如果在聚餐过程中出现腹泻、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就医:立即停止供(进)餐,及时送患者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 保存证据:保护好认为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饭菜原状,保留相关消费凭证。
- 投诉举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提供相关线索。
政府监管与消费者自我保护
为保障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全面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中山市为例,市场监管局围绕酒楼、商圈食街、网红店、旅游景区等消费量大的区域,及企业团餐、年夜饭、美食节等重点类别,出动执法人员1784人次,检查餐饮单位954家次,监测线上网络订餐单位1058家,处置违规问题51个。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理性消费,科学饮食。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随时拨打当地政务服务热线或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个喜庆的春节,让我们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享受健康、美味的节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