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黄鱼保鲜技术新突破:36小时存活不是梦!
舟山大黄鱼保鲜技术新突破:36小时存活不是梦!
近日,舟山市在大黄鱼工厂化调养与保活运输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梯度降温休眠技术和调节运输箱内环境参数,实现了大黄鱼长达36个小时的存活时间,解决了以往活鱼无法长距离运输的难题。
舟山大黄鱼产业的崛起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为主要渔产。
2023年,舟山市的远洋渔业创造了全国“三个第一”,即捕捞规模全国第一,自捕鱼卸货量全国第一,金枪鱼加工产量全国第一,基本确立了“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地位。舟山致力于打造千亿级现代海洋渔业产业,2023年至今,已成功落地20个超亿元项目,投资超90亿元,涵盖养殖、加工、海洋生物等多个关键领域。
创新技术:梯度降温休眠技术
此次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梯度降温休眠技术。该技术通过逐步降低水温,使大黄鱼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降低其新陈代谢速率,减少氧气消耗。同时,通过调节运输箱内的环境参数,如溶氧量、pH值等,进一步延长鱼类的存活时间。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大黄鱼的存活时间从原来的2-3天延长至36小时,为长距离运输提供了可能。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大黄鱼,还可能推广到其他鱼类的保活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突破带来的多重效益
这项技术突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以前由于保鲜技术的限制,活鱼的销售范围主要局限于产地周边地区。现在,通过36小时的保活运输,大黄鱼可以销往更远的市场,甚至出口到其他国家,大大拓宽了销售渠道。
提升产品品质:活鱼运输能够保证消费者获得最新鲜的食材,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整体供应链效率得到提升。
增强品牌认知度:这项技术创新进一步巩固了舟山作为“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的地位,提升了“舟山大黄鱼”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未来展望:大黄鱼养殖的广阔前景
除了保活运输技术,大黄鱼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突破了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培育。这一突破不仅丰富了大黄鱼的养殖品种,也为热带地区发展大黄鱼养殖提供了可能。
此外,一些创新企业如一米八,通过全程冷链运输和无水充氧保活技术,已经实现了24小时内将鲜活大黄鱼从沿海运至内陆2000多公里以外的地区。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推动大黄鱼产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黄鱼产业正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精神,成为中国农业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可以预见,未来大黄鱼产业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