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上的“特殊人群”:透过宦官的产生,看其对医学的改变与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上的“特殊人群”:透过宦官的产生,看其对医学的改变与影响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E5HGAJI05564P2L.html

在中国古代宫廷中,宦官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对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阉割手术的技术进步到术后护理,再到对现代医学研究的启发,宦官制度与医学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阉割手术的技术发展

东汉之后,想要成为太监,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阉割。在没有充足手术条件的古代,对活人进行“阉割手术”有着极大的风险。为了获得手艺费,从事阉割的职业净身者们也必须要不断地提高其技艺,即从痛苦程度上和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

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匠人们对阉割程序就有了一定的规划,一般这一手术会被安排在“蚕室”当中。《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这一说法在《后汉书·光武帝纪》当中也得到了作证,“宫刑者畏风,须热,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的正规民间阉割机构或者是宫廷阉割所来说,在刀子匠个(职业阉割者)动刀之前需要与受阉割者签订协议,其大意就是“自愿净身,生死不咎”。

宦官的医学现象

在殷商时期出现了“寺人”,之后的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太监,自秦汉以后太监的制度更加详备,宫中的太监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太监作为皇宫中“行政人员”,极有可能会出现篡权现象,诸如魏忠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祸乱朝纲、勾结外戚,让明朝的朝堂处于污秽当中。再比如秦朝时期的赵高,也是宦官当道、祸害朝政的典范。

相传,魏忠贤听说吃孩子的脑髓可以提高性能力,于是他就杀害了大量的孩子来获取他们的脑髓满足自己的欲望。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无疑是没有医学依据的,但是太监作为后天改造的“第三者”角色,其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扭曲,他们一方面渴望更高的权势、众人的匍匐,但同时有心怀胆怯与不自信,所以任何“传言”都会去尝试。

降低阉割手术风险的努力

清代末年,太监都是劳苦人出身,因为生活无法坚持下去而不得已将自己的孩子阉割了送到宫廷里为奴,以此一方面可以换取钱财,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宫中的救济。当时,甚至有的人家将只有十岁左右的小孩阉割净了身,其中,李莲英就是八岁净身、九岁进宫的。

也正是由于这样,刀子匠在不断地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男童的年龄越小的时候,接受阉割手术的风险也就越小。当男子成人之后,有可能出现一次阉割不干净,需要二次受罪的现象,在孩童这里也可以得到有效地避免。虽然发现年龄和风险之间的联系并不算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但它也说明了刀子匠们在改善自身技艺、提升手术存活率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

古代的阉割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哪些特别注意事项?

首先来说,在古代肯定没有充分的消毒环境,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术后感染率。为了降低术后感染,刀子匠一般会选择春末夏初时进行手术,此时的气温不利于蚊虫的生存,也给被阉割者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

其次,在手术前被阉割者要做好以下准备:米,玉米棒,芝麻秸,窗户纸,猪胆,大麻汤以及麦秆等,每一个物件都有它应有的效用,比如说术后被阉割者需要食用米粮,玉米棒则是用来燃烧取暖的,窗户纸是防止室内空气快速流动的,猪胆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大麻汤可以起到一定的麻醉效果,麦秆能够在术后数天内完成导尿工作等等。

再次,手术过程因为没有现代医学的全麻,所以需要对阉割者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用绳索或者布条将其手脚、下腹和双股扎紧固定,防止手术中因为剧烈疼痛或恐惧而造成大量出血。在整个手术进程中,因为古代器具的限制,想要做到“手起刀落”显然是不能够的,所以接受手术者需要在一晚大麻汤的支持下,全程清醒的感受阉割酷刑的痛苦。

在手术完成之后,为了减少排尿、避免尿路感染,阉割者三天内不能够摄入流食,甚至一些刀子匠为了安全,叮嘱阉割者在术前一天进行节食。虽然时代推动了阉割手艺的不断发展,刀子匠从医学角度出发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和改善,但整体而言净身手术依然是一个风险极高且过程痛苦的过程。

宦官的医学现象

皇帝斥巨资苦苦追求的延年益寿秘诀,没想到竟然在太监手中?

古代人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平均寿命是比较低的,一般是五十岁左右。相对比于正常男性而言,太监的寿命却要长15-20年。在一项调查统计中,对81位太监进行了寿命监测,其中3人成为了百岁老人。据说,太监能够活到100岁的机会是正常人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广为大众所熟知,他最终是以94岁的高龄逝世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考虑,太监之所以要比正常男性长寿,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从女性平均寿命要远高于男性来说,磁性激素对于延长寿命明显要有益处,而雄性激素则不然。当太监接收了“阉割手术”之后,体内会降低雄性激素的分泌,而雌性激素则会占于上风,因此寿命也自然得以延长。

第二,当被阉割之后,太监体内的生长激素的释放就会受到抑制,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初始量,流失速度减慢了,所以能够“细水长流”,人也就能够更长寿。

成为太监之后,据说能够免受这两大问题的困扰?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总结:“太监不会得痛风,女人在更年期后才会得痛风,男人有性生活后才会有痛风。”古代人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所以广受通风的困扰,但身为“不完人”的太监却能够对这种病痛“免疫”,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痛风和人体内的激素也有关系:雄激素刺激尿酸从肾脏里吸收,就使尿酸排泄减少了,而雌激素有促进排泄作用,由此也就解释了太监不得痛风的秘密。

宣统帝溥仪的贴身太监孙耀庭老先生曾在上世纪80年代接受过采访,他在90岁高龄时,满头白发仍然十分茂密。广为当代社会所诟病的脱发问题,难道也能从太监身上找到解决之方?

有一次,一个被做了睾丸切除手术的病人,他的双胞胎兄弟来医院拜访,病人头发完好无损,可是那个拜访者却是个秃子。通过实验和探访,医生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男性在做了阉割手术之后不会出现雄性脱发,即便是已经出现雄性脱发的男性,如果进行了阉割手术之后,发量也会逐步的恢复。

后来,医学家们开始对其原理进行研究,最终发现雄脱的原料是一种被称作睾酮的雄激素,睾酮被5α-还原酶还原成的双氢睾酮(DHT)则是毛囊的直接杀手,因为太监的睾丸被摘除掉了,所以自然不会出现雄性脱发。

结语

太监的一生,虽上有父母,但下再不能有子孙,所以尽管历史上出现了几个宦官当道祸乱朝政的例子,但人们对于这一群体依然抱有悲悯的态度。在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史上,从各种“巧合”和“奇遇”当中都能够获得促使医学进步的经验,这也是中国医学得以长效生长和发展的源动力。

从太监身上,虽然能够得到某些医学启发,但是这样残酷而枉顾人权的行为依然要得到制止。新中国以来,送走“最后一个太监”之后,意味着“太监文化”已经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健康和人性的方式寻求医学突破。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