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与铁观音:泉州千年的文化印记
南音与铁观音:泉州千年的文化印记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这句诗描绘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繁华景象。在热播剧《梦华录》中,我们看到了北宋东京的都市繁华,而同期的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南音:穿越千年的音乐传奇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常能听到一种古朴悠扬的音乐——南音。这种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千年古城的文化记忆。
南音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它融合了中原雅乐和闽南民间音乐,保留了丰富的古代音乐元素。在泉州的汉族、回族等各民族中广泛传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南音的演奏通常由四到五人组成,主要乐器包括琵琶、洞箫、二弦和三弦。其曲目丰富,既有宫廷雅乐的庄重,又有民间小调的活泼。在泉州,南音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深入生活的文化传统。无论是节庆庙会,还是寻常人家的婚丧嫁娶,南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铁观音:一片叶子富了一座城
如果说南音是泉州的听觉符号,那么铁观音就是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安溪县是铁观音的发源地,种茶历史逾千年。从宋元时期就开始通过泉州港销往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安溪人通过现代化生产和电商销售,将铁观音打造成富民产业。目前安溪县80%人口从事涉茶产业,茶叶年交易量位居全国县域之首。铁观音不仅是一种饮品,还衍生出茶包装、茶旅游等相关产业。
在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清晨的茶馆,还是夜晚的家常,一壶铁观音总能带来内心的宁静。泉州人品茶讲究“茶道”,从选茶、泡茶到品茶,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南音与铁观音,一为听觉盛宴,一为味觉享受,共同塑造了泉州独特的文化气质。它们不仅是泉州的两张文化名片,更是这座城市千年历史的见证。在现代化的今天,它们依然以新的方式融入泉州人的生活,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