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千年古城展新颜
东兴市:千年古城展新颜
在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有一座被誉为“国门城市”的边境小城——东兴市。这里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秦朝时期的象郡属地,到如今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市见证了中国南部边疆的沧桑巨变。
千年变迁:从古郡到国门
东兴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当时,这片土地属于象郡管辖,是中原王朝经营岭南的重要据点。秦末汉初,赵佗建立南越国后,东兴地区又成为南越国的领土。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将此地划入交趾郡的版图。
明清时期,东兴地区的行政建制几经变迁。清朝曾在当地设立东兴分州,彰显其在边疆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东兴地区的行政归属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中华民国时期,这里被划归防城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东兴镇曾一度拟升格为县级市,最终于1996年正式成为地级防城港市代管的县级市。
独特的京族文化
东兴市不仅是重要的边贸口岸,更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京族人主要分布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岛、山心岛和巫头岛,这三个岛屿被称为“京族三岛”。据史料记载,京族先民于500年前的明朝时期从越南涂山等地迁徙而来,以捕鱼为生,逐渐在这片富饶的渔场定居下来。
京族文化独具特色,最负盛名的是哈节和独弦琴艺术。哈节是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农历六月初九(万尾岛和巫头岛)或八月初十(山心岛),京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迎接海神,祈求丰收。哈节期间,村民们会进行迎神、祭祀、乡饮和送神等仪式,夜晚则伴随着歌舞欢庆,持续六天之久。
独弦琴是京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这种仅有一根弦的乐器,曾是殷商时期的宫廷乐器。它旋律优美,富有表现力,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族艺人将独弦琴与哈歌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多次代表国家出访东南亚、美国等地演出。
除了文化传统,京族的日常生活也与海洋息息相关。他们的服饰轻盈飘逸,便于在海边劳作;饮食以海鲜为主,擅长烹饪鱼虾;传统民居“栏栅屋”则体现了百越干栏式建筑的特点。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共同塑造出京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边境明珠:现代东兴的崛起
进入21世纪,东兴市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点,东兴市被赋予了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使命。
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享有国家多重政策支持,包括西部大开发政策、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政策等。这里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东盟6亿人口大市场的桥头堡,更是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17年东兴口岸进出境人数高达997万人次,位居全国沿边口岸之首。
在产业布局方面,东兴市依托防城港市的钢铁、有色金属等千亿元产业基础,以及企沙、大西南等产业园区的支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口岸经济区的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
今天的东兴市,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边境城市,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从古老的贝丘遗址到繁华的边境贸易,从传统的京族哈节到现代的跨境合作,东兴市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