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新潮流
小龙虾养殖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新潮流
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950万亩,产量达316.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6%和9.35%,小龙虾养殖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9.26%。这一组数据充分展示了小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作为我国渔业产业链最完整、综合产值最高的产业之一,小龙虾产业不仅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科技创新引领养殖革命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小龙虾养殖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湖北潜江为例,作为“虾稻共作”模式的发源地,潜江年产小龙虾已达16万余吨,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超过750亿元。2023年,潜江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建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季有虾”养殖技术的突破。通过营造不同季节的小龙虾生长环境,搭配水草组合、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等技术,科研人员成功实现了全年养殖。这一技术不仅让养殖户李福建的30亩虾塘实现了四季丰收,更使得全市亩均产出大虾比例提升至60%以上。
产业链延伸创造新价值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小龙虾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和完善。在加工环节,以速冻制品为主的初加工稳步发展,而精深加工则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小龙虾精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湖北,以华山科技为代表,年产值已超10亿元。江苏、湖南、江西等地也纷纷布局精深加工,开展虾壳等副产物资源高效利用研发。
品牌建设方面,各地纷纷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湖北的“潜江龙虾”、江苏的“盱眙龙虾”、湖南的“南县小龙虾”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喜爱程度持续高涨。据统计,小龙虾餐饮消费的人均消费金额已达128元,消费者对当前价格表示接受。尽管新口味不断涌现,但传统口味仍是市场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小龙虾的消费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即使在冬季,中青年群体仍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意愿,这为小龙虾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保驾护航
为促进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2023年,湖北省出台《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则致力于制定产业规范,协调会员关系,反映行业诉求,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展望
尽管小龙虾产业面临养殖效益下滑、良种短缺等问题,但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产业正逐步转型升级。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精深加工技术的不断突破,小龙虾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然而,如何平衡产量与质量、如何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如何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将是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