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拴盈:从成昆铁路军医到医院院长的传奇人生
杜拴盈:从成昆铁路军医到医院院长的传奇人生
196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奉中央军委命令,从内蒙古旗下营移防四川乐山,参加成昆铁路的建设。这是一条穿越崇山峻岭、地质复杂的铁路线,施工条件极其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年轻的军医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杜拴盈,1963年从兰州卫校入伍,被分配到铁道兵第十师47团。1964年5月,他被派往一连担任卫生员,接替已被提升为助理军医的李远安。当时的连队驻扎在距旗下营镇3里之外的太平村,杜拴盈每天都要背着药箱,步行到连部报到。
连队卫生员是连队八大员之一,职责繁重。杜拴盈不仅要负责连队的日常医疗保障,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急救工作。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利用部队出操时间到各班查铺,对因病没有起床的战友问诊和进行物理检查,作出诊断,送药打针到床头进行治疗。并通知炊事班,给需要调整饮食的病员做病号饭。重症病员则报告营卫生所,由卫生所军医深入连队会诊,因病情不能留在连队治疗的,则叫救护车护送到团卫生队住院治疗。对于夜间或白天的新发的就诊病员,随时进行诊治。
早饭后向各班投放彯白粉,由班小值日对碗筷浸泡消毒,预防痢疾和肝炎流行。每周出一期小板报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向连首长建议组织全连讲卫生课,提高全连指战员的防病意识。每周末对各班内务卫生进一次打分检查,向获得第一名的宿舍悬挂流动红旗。并及时向各排排长汇报沟通取得支持,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其余时间就背着药箱深入施工现场,处理小伤小病、急救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成昆铁路施工中,战友们为抢进度,在隧道施工中打干风枪的现象比较普遍,宣传由于粉尘吸入会造成矽肺病的危害,督促战士在施工中打湿风枪,消除粉尘对人体的严重危害,也是工地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成昆铁路施工期间,杜拴盈所在的47团进驻四川乐山县沙湾镇轸溪,一连负责灰窑坪隧道的施工。1965年7月5日,湖北咸丰籍战士腾建来在隧道施工中不幸坠落牺牲,年仅23岁。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杜拴盈,也让他更加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他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连指战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由于工作出色,杜拴盈得到了连首长和战友们的认可。入伍仅三个月,他就由上等兵晋升为下士军衔,成为全团1963年入伍士兵中最早晋升下士的新兵之一。1965年8月22日,他在胡可荣、吴扬然两位战友的介绍下入党,年底被提升为助理军医,调任一营卫生所工作。
此后,杜拴盈的职业生涯不断攀升。他先后担任47团卫生队队长、铁十师医院副院长。1998年,随着企业改制,他成为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现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杜拴盈的军医生涯,见证了中国军医系统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连队卫生员到医院院长,他始终保持着对医疗工作的热爱和对病人的责任心。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军医系统的变迁史。在当今社会,杜拴盈的事迹依然激励着新一代的医护工作者,展现了军人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