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古城墙与天台山国清寺:台州的历史文化双璧
临海古城墙与天台山国清寺:台州的历史文化双璧
“千年台州府,江南真宋城”,台州临海古城墙和天台山国清寺,一北一南,一城一寺,承载着台州千年的历史文化记忆。它们不仅是台州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临海古城墙:江南的“八达岭”
临海古城墙,又称台州府城墙,全长约6287米,现存5000余米,是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它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扩建与修缮,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城墙东起揽胜门,蜿蜒于北固山脊,直至烟霞阁,再沿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傍水,俯视大江,气势恢宏。尤其是北部城墙,因依山而建,地势最为险峻。在历史上,台州府城墙曾多次抵御外敌和自然灾害,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防御和防洪功能。
城墙的建筑特点令人叹为观止。它体现了典型的明清城墙规制特点,与襄阳、荆州等明清城墙是同等行政级别的规格。同时,它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城墙依山就势,巧妙利用自然地理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城防系统。城墙上,城门、城楼、瓮城、护城河、护城桥、敌台、马面等设施一应俱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将戚继光在临海驻守期间,对城墙进行了加高加厚改造,并创新建造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显著提升了城墙的防御功能。戚继光后被调至北方负责长城防务,将在临海的建筑和防御经验带至北方,应用于长城的修建和强化中。因此,台州府城墙被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发源地
天台山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
国清寺的建筑布局严谨,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
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隋塔,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重新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层,为浙江最高最古的楼阁式塔之一。
寺内还保留了“七支塔”(也称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原塔毁于1968年,现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始建年代不详。新七佛塔为实心石塔,而原塔的鼓形塔身部分是镂空的。
197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文,拨款30万,从北京选送了95件珍贵文物过来,重新整修了国清寺。这些文物包括明代青铜韦驮菩萨像(重1.5吨)、释迦牟尼铜铸坐像等,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游览建议
临海古城墙建议从兴善门开始游览,可以先参观旁边的龙兴寺,这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刹,寺内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塔。然后沿着台阶登上巾山,欣赏大小文峰双塔,接着到达朝天门登上长城。城墙上有4个瓮城、8个敌台和13个烽火台,其中2号到3号炮台之间的景色最美,2号炮台处有梅花,2月份正值花期。到达白云楼后,可以欣赏台州府城墙的最高点,最后从揽胜门下来,共有198个台阶。下山后可以前往东湖公园游览,感受台州园林之美。
国清寺游览时间建议1-3小时,注意大殿内不得随意拍照。寺内环境幽静,适合慢慢游览,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寺外的天台角饼筒、临海麦虾等当地美食也值得一试。
无论是临海古城墙还是天台山国清寺,都是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台州千年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对于游客来说,这里不仅是观光的景点,更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古人智慧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