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葛洪养生术:现代人如何延年益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葛洪养生术:现代人如何延年益寿?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author=%E8%91%9B%E6%B4%AA&ii=c6b32800813ab9727g01440e
2.
https://city.dahe.cn/2024/05-15/1757736.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9A00NKA00
4.
https://www.ahtcm.edu.cn/kcsz/info/1007/1951.htm
5.
https://www.gz.gov.cn/zlgz/whgz/content/post_9959756.html
6.
https://www.yuanjuechan.com/2024-10-06-zhongyiyangshengxue.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6/19/77276554_1143054039.shtml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965
9.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62882
10.
http://www.tengzhou.gov.cn/zwgk/zwgkzt/ggqsygk/wsjkly/tzshxzwsy_26356/kpjj_26362/202310/t20231019_1773962.html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东晋著名医药家、道教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养生论》中,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提出“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的理念。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葛洪的养生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1

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

葛洪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日常调养防患于未然。他提出“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即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饮食上,他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避免过饥过饱;在行为上,他提倡“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注重适度。这些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中的预防医学高度契合。

02

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养生方式

葛洪认为养生应兼顾动与静,主张将导引术(如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与气法相结合,以调和身心。这种观点在现代被广泛认可,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以及现代健身活动,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原则。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为研究导引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幅帛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描绘了44个正在进行导引锻炼的人物,展现了古代民众的健身场景。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导引术通过调和气血、活动筋骨,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对现代人缓解压力、提升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03

饮食调养:节制欲望与规律饮食

葛洪在《抱朴子·养生论》中提出“六害”和“十二少”的养生原则。“六害”包括名利、声色、货财、滋味、佞妄、沮嫉,主张节制过度追求;“十二少”则强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提倡节制七情,保持心态平和。

在饮食方面,葛洪主张“滋味不可过于厚重”,如辛辣、甘甜、酸咸应适度为宜。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攀比,不嫉妒,不掩饰辩解,做好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平实淡定,活得从容长久。

04

葛洪养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葛洪的养生思想在岭南地区影响深远。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开启了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先河。该校首任校长卢乃潼提出“上医医国,先觉觉民”的办学理念,强调“习中医以存中药,由中医以通西医,葆全国粹,维持土货,以养成医药学之人材”。

百年来,一代代中医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用仁心仁术与铮铮铁骨扛起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任,在中医药的复兴之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5

实践建议: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

  1. 规律生活:保持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的习惯,注意环境对养生的作用,提倡亲近自然以舒缓身心。

  2. 适度运动:结合现代健身方式,如瑜伽、太极等,注重动静结合,调和身心。

  3. 合理饮食:遵循“六害”和“十二少”的原则,规律饮食,避免过度追求口腹之欲。

  4. 心态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学会情绪管理,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葛洪的养生思想,历经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预防医学,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延年益寿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