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教十三本重要经书介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教十三本重要经书介绍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7D81PP0525GQ4A.html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典著作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介绍道教最重要的十三本经书,从《道德经》到《玉皇经》,每部经书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结晶。

道德真经

《道德经》即《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该书原文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1到37章为《道经》,38到81章为《德经》。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南华真经

《南华真经》即《庄子》,战国时庄周撰。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其书为《南华真经》。
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华真经》一共有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南华真经》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是庄周所作,而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追记而成。

冲虚真经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后被尊为《冲虚真经》。其思想主旨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通玄真经

《通玄真经》即《文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刘向《七略》存《文子》九篇,《 汉书·艺文志》录九卷。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 隋书·经籍志》和《 新唐书·艺文志》均为十二卷。
《文子》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道”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 宋濂《诸子辨》称其为《道德经》的义疏。现存唐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宋朱弁《通玄真经注》七卷,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皆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洞灵真经

《洞灵真经》即《庚桑子》,或称《亢仓子》《亢桑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尊《庚桑子》一书为《洞灵真经》,书中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亢桑子》全书,以论道为中心,分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贤道》《训道》《农道》《兵道》九篇。多方发挥老子思想。注本有何璨注三卷,收载《正统道藏》。

太平经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成书于东汉中晚期,170卷。
《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也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太平经》主要采用的是问答体,即真人(弟子)问,神人(天师)答。《太平经》的基本内容,《后汉书·襄楷传》中说是:“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不、有兴国文嗣灾害术。“范晔说是:“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杂语。”《神仙传》说是:“专论阴阳、否泰、灾眚之事,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云治国者用之,可以长生,此其旨也。”

太平经圣君秘旨

《太平经圣君秘旨》是道教书名。据王明《太平经合校》考证疑为唐末闾丘方远所辑。内容主要阐述“一”为万事之本,守一, 则万事皆行。首论精、神、气的关系,谓“三者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根,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中和,相与共为一。……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欲求长寿者,“当爱气尊神重精”,“守气而合神精”。次论守一的方法和作用,谓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理病,可以长生。收入《道藏》第755册。

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内篇》是对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作者是晋代葛洪,书成于公元三百一十七年。现存《抱朴子内篇》版本计有: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刊本,明正统道藏本,罗振玉敦煌石室本,宝颜堂秘笈本,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等。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为目前注释最详备的通行本。

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阴符经以《易》通《老》,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阴符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共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是黄帝所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等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寇谦之所作,其根据是因为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此书是“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唐代中期的李荃所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宋代的黄庭坚、朱熹等。第四种观点认为是南北朝时一位“深于道者”所作。

常清静经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经文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度人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
《度人经》是魏晋时期道教古灵宝派早期经典作品之一。主要叙述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昔于始青天中,大浮黎国,宝珠之内受元始天尊传授《度人经》。经文所宣扬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思想以及济度不分贵贱,只要人们诚心“修斋”“行香”“诵经”累积功德都可以消灾、登仙的修行方式,革除了早期道教中许多庸俗粗鄙的内容。
它虽不是道教中最古的经,而是晚至东晋末始出世,但它却被后世道士奉为“众经之祖宗”。它相当程度上奠定了南北朝后道教的 尤其是其仙谱及宇宙论的面貌,唐初编纂《隋书》,其《经籍志》叙述道教原始,几乎全以 《度人经》为据。对之注释、运用和衍演者历代都有,原书只1卷,至宋后竟衍至61卷之多,明正统《道藏》中乃被置于首经的地位,足见其对道教史影响之巨了。

心印经

《心印经》(全称《高上玉皇心印经》)是唐代气功内丹术著作。该经由四言韵文组成,共50句,全经200字,讲述道教修炼的方法及理论和内丹术的基本理论,阐发精、气、神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经文首先指出“上药三品,神与炁精”。说明精、炁、神是人身的三品“上药”,然后以此作为药物,修炼内丹。接着论述内丹炼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就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修真之士以“存无守有”为诀要,先天大药“顷刻而成”。
然后用“回风混合”的方法,一百天炼就大丹,十二年后,即可道成飞升。从此“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盈,骨散寒琼。”乃到“神可入石,神可飞行,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不受造化限制,了道成仙。经中还提示了精、炁、神、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即“神依形生,精依炁盈”。最后说出“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强调对此经不但要“诵”(读诵),更重要还是要修持。

玉皇经

《玉皇经》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是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全经共三卷,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道藏辑要》和《中华道藏》。

敬姜犹绩,群居合一。
慎终如始,功成弗居。

愿有缘读到本文的朋友,吉祥富贵,诸事顺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