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揭秘苏州古典园林的秘密
《国家宝藏》揭秘苏州古典园林的秘密
2024年7月,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走进苏州博物馆,由明星守护人蒋欣、邓婕、郭晓东带领观众走近三件苏博“宝藏”,包括真珠舍利宝幢、微缩明式家具和文衡山先生手植藤。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还通过历史故事和现代工艺传承,让观众深入了解苏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真珠舍利宝幢:千年瑰宝重现天日
真珠舍利宝幢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珍贵文物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宝幢通体高122.6厘米,主体由楠木制成,大小相等的4万颗色彩斑斓的宝珠遍饰周身。它不仅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这件国宝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1978年春天,苏州几位小学生在瑞光塔掏鸟窝时,一次不经意的触碰意外打开了古城标志性建筑瑞光塔第三层的“隐藏空间”。考古工作者在尘封千年的塔心窖室中发现了一个漆木函,函上楷书“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打开木函,绘有四大天王像的内木函映入眼帘,历经岁月,画像依然色泽光亮,五彩斑斓,极为罕见。
微缩明式家具:园林文化的精致缩影
微缩明式家具是苏州博物馆的另一件珍贵藏品,它与苏州园林文化密切相关。这些家具虽然体积小巧,但工艺精湛,完美复刻了明式家具的精髓,展现了苏州园林中家具陈设的美学特征。
苏州博物馆曾以此为主题开展数学专题课程,探索文物背后的美学特征。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发现这些家具中蕴含的黄金比例、对称美学等数学原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四百年的文脉传承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是一株由文徵明亲手种植的紫藤,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活的文物”。这株紫藤立于拙政园旁、忠王府的卧虬堂前,声名远播,曾亮相过《国家宝藏》。央视对它的评价是这样的:“文衡山先生手植藤,某种程度上说它代表了苏州园林,解释了江南何以称为江南,创造出了东方美的典范图景。”
自2013年起,文藤种子成为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每年10月,苏博都会采集种子制成有生命力的文创产品“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一经开售便售罄。种子虽小,但对于苏博文创人来说意义重大,倾注了团队对文藤的敬意和对文脉传承的珍视。
明星守护人眼中的苏州园林
在《国家宝藏》第三季节目中,邓婕作为明星守护人,带领观众走进苏州博物馆,讲解微缩明式家具的特别之处。她认为,这些家具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凝结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是苏州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得以一窥苏州园林的精妙之处。真珠舍利宝幢展现了宋代工艺的精湛;微缩明式家具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美学;而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则见证了四百多年来苏州园林的沧桑变迁。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苏州园林文化的活态传承,让后人得以领略这座园林之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