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氯氟醚菌唑:杀菌剂市场新秀,优异防治作物病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氯氟醚菌唑:杀菌剂市场新秀,优异防治作物病害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sppa.com.cn/news/dongtai/12071.html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生物活性。它不仅填补了三唑类杀菌剂市场多年来的空白,还在病害防治和抗性管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将详细介绍氯氟醚菌唑的化学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作为巴斯夫研发的首个含异丙醇结构的三唑类杀菌剂,氯氟醚菌唑是最新上市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兼具防治和保护作用。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成为病害抗性治理的理想选择。同时,氯氟醚菌唑填补了自2002年硅氟唑上市以来三唑类杀菌剂新品的空白,适用于玉米、谷物、大豆等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市场潜力巨大。

产品特性

氯氟醚菌唑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在20℃条件下,水中溶解度为0.81 mg/L,水溶性较低、挥发性较低,不会通过淋溶进入地下水。在有机溶剂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和1,2-二氯乙烷中的溶解度分别为93.2、116.2、8.5、55.3 mg/L。其熔点为126℃,降解点为300℃,在煮沸状态下会分解,但不易燃烧。氯氟醚菌唑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环境选择性,即便在短期降雨或其他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后,亦可获得良好的杀菌效果。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对哺乳动物、蜜蜂等毒性较低,安全性高,不会造成急性和长期毒性,打破了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对人体和动物的潜在危害。目前,氯氟醚菌唑已在韩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组织展开登记,成为三唑类杀菌剂的重要新生力量。

作用机理

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氯氟醚菌唑也为C14-脱甲基化抑制剂,通过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生长,破坏菌体细胞膜功能。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不同的是,其分子中含有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成为结合态,减少病菌突变,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其对多种抗性菌株始终保持高效,可以解决常规三唑类杀菌剂不能解决的抗性问题,将为种植者提供病害防治和抗性治理的新工具。

国内登记情况

表1 氯氟醚菌唑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市场预期

氯氟醚菌唑属于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通过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改变真菌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细胞生长。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高效的杀菌活性与其分子中独特的异丙醇结构密切相关,它能够很好地抑制壳针孢菌的菌株转移,减少病菌突变,对多种抗性菌株表现出高效性。相对于传统三唑类杀菌剂,氯氟醚菌唑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适用于世界范围内60多种大田、经济和特种作物,尤其对于谷物病害,如小麦叶枯病、锈病、大麦叶斑病以及亚洲地区常见的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通过活体盆栽的方法测定氯氟醚菌唑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玉米锈病(Puccinia sorghi Schw)以及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Speer)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这3种病害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在1.56 mg/L质量浓度下,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可达100%,在0.39、0.1 mg/L质量浓度下,氯氟醚菌唑的防效也均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和烯肟菌胺;氯氟醚菌唑对玉米锈病的盆栽杀菌活性在25~100 mg/L的质量浓度下可达100%,而在6.25 mg/L的质量浓度下,氯氟醚菌唑的杀菌活性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但低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氯氟醚菌唑对黄瓜炭疽病的盆栽杀菌活性则低于对照药剂咪鲜胺和嘧菌酯。

可见,在测试质量浓度下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优异,对黄瓜炭疽病、玉米锈病防效中等。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叶枯病菌、小麦壳针孢菌等靶标病害的防效已出现显著下降,而氯氟醚菌唑作为新型脱甲基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此类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根据2017—2019年田间测评结果证实,其对小麦叶枯病菌的防治效果从86%升至94%,且病害未出现明显抗药性。这也进一步说明氯氟醚菌唑防效优异,是传统三唑类杀菌剂抗性管理的有效替代品种。

因此,氯氟醚菌唑被视为三唑类杀菌剂领域的一匹黑马,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