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一本温暖的乡愁之书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一本温暖的乡愁之书
“在你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总有一段时光,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给我们温暖,给我们陪伴,让我们放下戒备,真诚以对。”这是曾高飞在《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自序中的一段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曾高飞近年来精心挑选的85篇佳作,以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文字,记录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回忆。书中不仅描绘了家乡的美食如咸蛋、油豆腐等,还讲述了淳朴善良的故人故事以及与父母充满温情的互动。这些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及对生活的感悟。
曾高飞,这位来自湖南祁东的作家,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他曾任人民日报社、法治日报社记者,现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在写作领域,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不仅创作了多部散文集,还著有系列长篇小说“前行的人生”三部曲以及多部财经作品。
曾高飞的写作之路颇具特色。他曾是一位财经作家,专注于产业经济评论。但2019年,在大学老师钟友循的鼓励下,他决定重返文学创作之路。从散文集《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开始,他重新回到了阔别14年的文学创作领域。此后,他又创作了姊妹篇《似水流年,家乡味道》,并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对家乡细节的生动描写和对亲情的细腻刻画。书中对家乡美食的描写令人垂涎,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充满生机,对亲人的刻画则饱含深情。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更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
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普遍很高。有人称其为“精神粮食”,也有人将其作为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范文。书中对家乡的深情描写和对亲情的细腻刻画,让许多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的人找到了情感的共鸣。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这两部乡土散文集,对‘寄托乡情,缓解乡愁,满足乡思,具有巨大疗效。’”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许多人离开家乡,奔赴城市,追求梦想。《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不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的乡愁。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的人和事。正如作者所说:“让每个砥砺前行,努力逐梦的人,在漂泊的旅途中,都有家乡可以怀念。”
这本散文集的成功也体现在其出版情况上。第一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因其广受好评,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重新设计的版本。这本充满温情的散文集,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精神慰藉,也为当代文学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在《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的深情,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这本散文集,就像一杯温暖的茶,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夜,也能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