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关系认定:以网络主播案例为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关系认定:以网络主播案例为例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9
来源
1.
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tzl/ldrszytjzc/dxal/
2.
http://www.news.cn/government/20250116/de7265be86ad4786b18bd6bf6834e114/c.html
3.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4/id/7905261.shtml
4.
https://rlsbj.cq.gov.cn/zwxx_182/tzgg/202410/t20241021_13724147.html
5.
https://www.zyshgzb.gov.cn/n1/2025/0107/c459942-40396825.html
6.
https://hrss.gd.gov.cn/ztzl/yshj/ldgx/content/post_4401042.html
7.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50115/cf10a1a841d3447a9d97a21a0bceb12c.html
8.
http://xxgk.jl.gov.cn/zcbm/fgw_97992/xxgkmlqy/202412/t20241226_9016855.html
9.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531/c3be7b1eeed4cacb.aspx

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的认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然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2024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约8万件,涉及社会保险纠纷、保险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多个方面。

01

案例分析:网络主播与公司的劳动关系认定

2022年7月,李某与A公司签订《直播带货主播经纪合同》,约定李某在A公司提供的场所进行直播带货,每月直播有效天数不得低于26天,时长不低于156个小时。A公司每月向李某发放工资,并为其申报个人所得税。2023年3月,李某因A公司未按法律规定为其购买社会保险、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事由,被迫解除劳动关系。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李某与A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确认李某与A公司自2022年7月10日至2023年3月29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这一裁决的依据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 人格从属性:李某使用A公司账号在抖音平台直播售卖A公司的二手奢侈品,直播时间、内容和场所均由A公司安排,A公司还向李某教授直播话术、直播复盘,告知违禁词。这些都体现了A公司对李某的劳动过程进行了管理和控制。

  2. 经济从属性:A公司按月向李某发放工资,以工资薪金为其申报个人所得税,银行转账摘要显示为“工资”,工资条载明薪资明细为底薪加提成的模式。这些都表明李某的收入主要来源于A公司。

  3. 组织从属性:李某被纳入A公司组织体系进行管理,其所从事的二手奢侈品销售业务属于A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

02

法律依据: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第十八条规定:“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以上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体现出,认定劳动关系应当坚持事实优先原则。《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相关规定体现出,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为“劳动管理”,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具有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在新就业形态下,由于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劳动管理形式也相应具有许多新特点。当前,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当对照劳动管理的相关要素,综合考量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有无及强弱。

03

国际视角:欧盟国家的处理经验

欧盟国家对网约货车司机与平台企业之间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不一,但普遍重视工作自主性、算法管理等因素。例如,意大利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认为,平台用工模式下的网约车司机属于雇员,与平台企业之间构成劳动关系。法国则通过立法赋予平台劳动者若干基本保障和权利,如组织罢工、组建工会、购买工伤保险等。

04

结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即使劳动者被要求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也不妨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认定。这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影响着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多环节需要同向发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法律支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织牢法律“保护网”,依法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就能让劳动者体面劳动,进一步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