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土陶:传统与创新的诗意对话
傣族土陶:传统与创新的诗意对话
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傣族土陶以其独特的魅力,静静地诉说着傣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这门古老的技艺,不仅是傣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保玉孟,傣族文化的坚定守护者。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市级传承人,她向我们展示了傣族土陶的独特魅力。从选土、和泥、制坯到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傣族土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艺精髓。她手中的泥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经过她的巧手雕琢,化作了一件件精美的陶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傣族土陶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技艺流传下来,保玉孟在坚守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的同时,开始大胆地尝试将本地的历史人文、节庆活动、风景等元素融入傣族土陶的制作中。
香炉一体成型,塔身缠绕着树木,树与塔相互依偎,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保玉孟以芒市树包塔为灵感,独具匠心地运用傣陶技艺创作出来,将芒市树包塔这一神奇的自然景观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德宏州成立70周年之际,她创作的傣陶作品《共饮一江水》更是造型精美、别具特色。作品由壶和壶承两部分构成,整体壶型寓意一帆风顺,壶身右侧雕刻着缅桂花的浮雕,壶承为7根陶捏竹子组成的竹筏,每根竹子上有10个竹节,象征着德宏州成立70周年的辉煌历程,竹筏上还镌刻着陈毅副总理的诗句,寓意着中缅两国胞波情谊源远流长。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傣族土陶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的责任就是守护好傣族土陶这门手艺,让它传承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傣族土陶一定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传统的技艺,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而创新,则为这座桥梁增添了新的风景,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用途,让傣族土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